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香港访书记

  余英时著《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
  在近年来大陆上的“陈寅恪热”的各种文字里,余英时先生的有关观点若隐若现,尤其是涉及到陈寅恪晚年诗文的释义方面,或许是因为余先生的观点不合时宜的缘故,我们往往只能从国内学者的引文里了解一二。冯衣北的《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一书正是与余先生论战的产物。尽管冯著以附录的形式收入了余先生的一些文章,多少弥补了人们只能读到一面之词的缺憾,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家大陆的出版社将余先生这方面的全部文章结集出版,读者毕竟难以得见全豹,仿佛两造争辩于法庭之上,一方口若悬河,全无遮拦,而另一方却受到种种限制,法官以及旁听的人们只能听到他的片言只语,毕竟是很不公平的事情。
  也是在都市田园,我买到了余先生的这本书。书的出版者是台湾东大出版公司,列为“沧海丛刊”之一,出版时间在1998年1月,是这次我所买各书里最晚近的一种。实际上,这是作者对于陈寅恪诗文以及思想作出的阐释文章的第三次结集了。在这个增订新版里,除了增订版序外,作者还专门写了一篇“书成自述”,对过去的四十年间由偶然的机缘涉足陈寅恪研究的来龙去脉作了一番介绍。我最感兴趣的是,他对大陆某些“新论说家”力图淡化陈寅恪的政治倾向,而以所谓文化的苦恋以及爱国主义来抵御和掩饰某种更深层次追究的做法所给予的犀利评论。另外,在本书里,作者力图重构陈寅恪晚年的精神世界以及价值系统与史学思想,与此同时,我们亦可从中理解作者本人的治史态度。
  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在胡适生命的最后五年里,本书作者一直侍奉于左右,像学徒,秘书,助手,又是记录言行的史官。我们应该感谢胡颂平先生,给后人留下了这部堪与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相媲美的著作,并且与也是由他编辑的《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同时印行。
  在这次买到的图书中,只有这一本是买到之后马上就细读一过的。该书由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于1984年出版,书中所展现的胡适风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与唐德刚记录和注释的《胡适的自传》相比,这本书更侧重日常言谈,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个更亲切平易、幽默风趣的胡适。其中有传主不少对学术、世事以及人物的议论都很值得注意。例如文化愈到边区愈保守同时也愈粗俗,北宋的政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政治,过分的爱国心易于演化为国家主义甚至法西斯主义,中国古典建筑不合实用,不如现代建筑实用而美观,孔子与老子思想平实亲切,绝无疯狂意味,等等,对于我们思考文化问题以及全面了解胡适思想都有益处。
  当然,喜欢近世典故的读者读起此书来会更津津有味。胡适一生交际广泛,老来对各种人物不免有所品评,尤其是私下言谈,更少顾忌,读来颇广见闻。例如王国维与罗振玉的不同:“静安先生的样子真难看,不修边幅,再有小辫子,又不大会说话,所以很少出门,但他真用功。罗振玉就不同,身材高大,人又漂亮,又会说话,说起话来又有丰采。真漂亮!”例如谈冯友兰:“他本来是个会打算的人,在北平买了不少房地产。一九五零年在檀香山买了三个很大的冰箱带回去,冰箱里都装满东西,带到大陆去做买卖,预备大赚一笔的。”再如批评董作宾写字误学问:“我从美国西部到东部,差不多每一个熟人家里都有他的字,他还有卖字的润格。如果他把这些写字的时间用作研究的工作,成就当然更多;现在病了,懊悔也来不及了。”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