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清氏《中国民法总论》开篇即言及此点,后代学者莫不持此观点。、
[40] 葛云松:《股权、公司财产权性质问题研究》。
[41]参见周林彬:《所有权概念新探》,载《民商法学》2001年第1期。
[42]纪昀:《西方发达国家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该文位于http://tjcyjiyun.3322.net/system.htm.
[43]梅夏英:《民法上“所有权”概念的两个隐喻及其解读》,本文位于http://www.civillaw.com.cn/lawforo/content.
[44]不动产制度被突破性运用于移动得最快的物体上,这本身构成对动产与不动产分类的反讽。
[45]马俊驹
梅夏英著:《不动产制度与物权法的理论和立法构造》。
[46]姚辉:《带入新时代的旧问题》,该文位于http://www.chinaonelaws.com/go
/intolaws.
[47]姚辉:《带入新时代的旧问题》。
[48]转引自王涌《私权的分析与建构:第三章》,该文位于http://211.100.18.62/research/academy/details..
[49]《第八章:效率和稀少性》,该文位于http://www.neasenet/luolian/syseco08.html..
[50]《第八章:效率和稀少性》。
[51]法律执行不力的地区,软件被肆意盗版,财产概念颇为残缺,可为文中此点之证明。
[52]吴汉东:《财产权客体制度论》。
[53]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第69页。
[54]该定义参考了刘力、庄岳荣:《信息的财产属性及其法律保护问题浅析》一文,载《青年法学(中南政法学院研究生学报)》1995年秋季号。
[55]该法中译本位于http://seach.aaa-01.com/ebuisness/cclan/tongyijsxinxijiaoyi.htm..
[56]《我国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现状及其研究方向》,该文位于http://www.netfront.com.cn/megazine/0012/2000-12-12.htm.
[57][日]新井久光著,杨忠华译:《21世纪的知识产权政策》,载《民商法学》2001年第4期。
[58][日]
北川善太郎著,渠涛译:《网上信息著作权与契约》,载《外国法译评》1998年第3期。
[59]谢邦宇主编:《罗马法》,第166页。
[60]马俊驹
梅夏英著:《无形财产的理论和立法问题》,该文位于
产种类-----信息纳入理论的视线。
[61]参见刘静怡:《网路社会的资讯隐私权保护》,载《台港澳及海外法学》2001年第7期。
[62] 《第八章:效率和稀少性》。
[63] 马俊驹
梅夏英著:《财产权制度的历史评析和现实思考》,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64] 马俊驹 梅夏英著:《无形财产的理论和立法问题》。
[65]转引自王涌《私权的分析与建构:第三章》。该文还严谨的把权利的客体界定为行为,把行为的对象界定为物,但该文认为也可直接把物视为权利的客体。本文从简化论证层次的角度,直接采后一种方式。
[66]易继明
李辉凤:《财产权及其哲学基础》,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2期。
[67]孙宪忠著:《德国当代物权法》,第348页。
[68][德]迪特尔·梅迪库斯著
邵建东译:《德国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89页。
[69]转引自尹田著:《法国物权法》,第55页。
[70]赵世义:《论财产权的
宪法保障与制约》,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5期。
[71]尹田著:《法国物权法》,第67页。
[72]何勤华:《西方法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80页。
[73]杨紫 :《财产所有权客体新论》。
[74] Bruce E. Hayden, Brits to indoctrinate teen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75]顾培东著:《法学与经济学的探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页。
[76][荷]阿瑟S·哈特坎普博士著 姜宇
龚馨译:《1941年至1992年间荷兰民法典的修改》,载《民商法论丛》(第六卷)。
[77] [荷]阿瑟S·哈特坎普博士著 姜宇
龚馨译:《1941年至1992年间荷兰民法典的修改》。
[78]刘士国:《俄、越民法典概要及对我国制定民法典的启示》,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第1期。
[79]刘士国:《俄、越民法典概要及对我国制定民法典的启示》。
[80][英]F·H·劳森,B·拉登著,施天涛等译:《财产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
[81]转引自中南政法学院99届民商法专业周正将的硕士毕业论文:《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