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大法学院院长”座谈会纪要

  大成了难兄难弟,王老对此事有何看法?
  王利明:我认为首先不论法大还是人大,都不应成为二流,因为一提到法大就想到象江平老
  师这样的人—法学界的泰斗。法大培养的学生有许多优秀的法学家与一流的法律工作者。凭这
  些,政法大学就应成为二流的学校,也只有一流的学校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对于排名我不
  反对民间机构的评估,我认为民间排名更客观、更真实,但是怎样排名怎么评估?依据的因素
  科学吗?合理吗?经过专家认定了吗?这些值得考虑。同时,这次排名是文科、理科放在一起
  评估,所以偏向理科,可比性不太大。其实,一个学校的名气由学生最为了解,通过每年的招
  生规模以及报考学生的状况可以反映这些。最重要的是一个学校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在评估中
  并没有体现,所以应规范评估指标。另外,评选机构本身是否符合条件呢?网大对排名的学校
  到底了解多少呢?我认为,在评估中应规范这些评估机构,这样我会赞同民间机构来评估,同
  时也相信法大与人大不会为二流的学校,而应是一流中的名列前茅者。
  朱苏力:网大排名中,往往有利于综合院校而不利于文科为主的院校,这是显然的。北大法
  学院在国家划拨款中是否得益?在国家每年的投入中,直接划给北大文科的只有3000多万;大
  多投给理工科,因为他们用钱多。北大法学院资金并不充裕。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中,还没
  有实行市场经济的模式,这也制约了各校的发展。
  主持人:这几年法大确实已有很大的发展,但与北大、清华相比,是否显得步伐较慢?
  江平:不能这样说。那些竞争环境的不公平所造成的,要与北大、清华相比,应该是在一个
  平等的竞争环境下,但现在的竞争条件和机会并不公平,不能说我们的步伐慢。
  主持人:现在法大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已超过8000人,而每年的招生人数还在递增,有
  人因此说法大的法学教育像是一种大批量生产,产品质量不可能高。请问您对法大招生人数日
  益增多所可能带来的后果有什么看法?
  江平:我想招生人数多本身无可非议,但如果一方面招生人增多了,一方面教学设备、教学
  模式的发展却跟不上,确实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我觉得法学本身跟理工科也一样,它需要
  有自己的实验室,需要有专人进行指导。记得在我当校长的时候,曾经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
  就是多少个学生应当配一个教师,当时讨论的结果认为50个学生配一个老师最为合适。这样老
  师就可能进行案例教学,小班讨论等教学活动,并且也才有可能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每个学生身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