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人的行为方式意义上,理性表现为人的自我表现约束能力。” (5)这实际上是指人有克制、容忍和理智,不为情绪所左右。
总的来说,理性既是有用的能动工具,又是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制约力量,即理性有着工具性和价值性的双重功能。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日益分裂开来,人们往往把理性片面地理解为工具性的手段,而把人的生存目的、社会责任、道德观念和人类命运等问题,看成是理性之外的事。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来观看启蒙时代以来的理性,它具有下列的缺陷:
——抽象性,即把理性看成是超历史的普遍同一的性质,从而把理性变成了压制不同意见的权力话语;
——先验性,即把理性看成是永恒不变的本质,从而把能动的理性变成妨碍认识进步的僵死框架;
——片面性,即只把理性看成是纯粹工具性的东西,并完全否定了人性结构中的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把理性变成了缺乏生命力的纯观念的东西;
——形而上学性,不能辩证统一地看待理性的有限与无限、感性与理性、绝对与相对等关系,从而使思维着的理性不能全面地、具体地、历史地、发展地看待理性本身。
虽然,现代以来西方理性观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从“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从理性到合理性,但由于世界观的根本缺陷,不可能真正克服以上理性观的非科学性质。因此,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树立我们科学的理性观。
1、价值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理性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一方面理性具备有效地选择手段的能力,另一方面理性能够协调个人和社会的生活,是所有具有社会意义主题的独立的道德源泉。因此,“理性的任务远非将自身局限于选择达到目的的手段之内,它还能够而且必须提供终极目标和基本准则。”(6)只看到理性的工具意义,否认理性的价值意义,就会把理性当成某种与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力无关的外在性工具;同样,只看到理性的价值意义,否认理性的工具意义,就会使价值或道德独占了理性的牌位,走向愚昧、专制,理性成为奴役人类的帮凶,成为制度的辩护人。
2、历史性与逻辑性的统一:理性一方面作为人类精神活动,必须遵循着一定的逻辑规则,另一方面,任何理性观念和原则,都是特定历史的产物,理性是历史性与逻辑性的统一。先验理性观否定了理性是历史的产物,把理性看成是先于人类、脱离人类活动的“绝对精神”、“绝对命令”;认为理性所把握的东西是超验的,是不依时空条件为转移的。承认理性是历史性与逻辑性的统一,就要求我们摈弃理性的绝对化色彩,看到理性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