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外法律对公证文书和公证制度的相关规定之比较

  (三)我国公证债权文书在执行环节上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这里所说的公证债权文书是指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出具这类公证文书应当注意:1、适用法律要准确无误。要符合《合同法》、《担保法》等实体法规。根据司法部公证程序规则三十五条规定:“赋予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债权文书经过公证证明;(二)债权文书以给付一定货币、物品或有价证券为内容; (三)债权文书中载明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应受强制执行的意思表示。”另据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以下简称联合通知)规定:“一、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债权文书具有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的内容;(二)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债权文书有关给付内容无疑义;(三)债权文书中载明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或不完全履行义务时,债务人愿意接受依法强制执行的承诺。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范围:(一)借款合同、借用合同,无财产担保的租赁合同;(二)赊欠货物的债权文书;(三)各种借据、欠单;(四)还款(物)协议;(五)以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学费 、赔 (补)偿金为内容的协议;(六)符合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条件的其他债权文书。”
  2、办证和执行程序必须合法。《联合通知》第四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债权人可以向原公证机关申请执行证书。”“五、公证机关签发执行证书应当注意审查以下内容:(一)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事实确实发生;(二)债权人履行合同义务的事实和证据,债务人依照债权文书已经部分履行的事实。六、公证机关签发执行证书应当注明被执行人,执行标的和申请执行的期限。债务人已经履行的部分,在执行证书中予以扣除。因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而发生的违约金、利息、滞纳金等,可以列入执行标的。七、债权人凭原公证书及执行证书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八、人民法院接到申请执行书,应当依法按规定程序办理。”
  3、公证处与执行庭(室)要协调配合。一方面,公证处要积极主动与法院执行庭(室)联系,通报情况,提供资料。另一方面,法院执行庭(室)对公证机关出具的内容和程序合法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应当积极配合依法强制执行。“必要时,可以向公证机关调阅公证卷宗,公证机关应当提供。案件执行完毕后,由人民法院在十五日内将公证卷宗附结案通知退回公证机关。”(引自《联合通知》)”。
  4、提高公证员队伍素质和法官队伍素质。一是要对公证员普遍开展系统地民法、商法、经济法、国际私法、海商法、知识产权法的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造就高素质地公证员队伍。二是开展高级公证员业务培训,省、市级公证处要有高素质公证员和公证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不仅要懂政策,懂法律,还要懂管理、懂政治。要认识到,健全公证制度,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紧迫感,加快公证事业的发展。三是提高法官队伍素质,从促进民事审判制度改革,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完善证据证书制度的高度,认识公证制度的优越性和公证文书的效力。公证制度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纠纷的重要措施,对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流转,维护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主动支持、维护、协调、配合。
  三、我国公证文书作为证书证据和执行依据在制作规范上的要求。
  我国公证机关出具的公证文书是完全意义上的证据证书,具有证据证书的所有特点,与大陆法系国家推行的公证文书和公证制度本质相同,效力相同。是国际通行最为广泛的国际惯例。因此,各国将其作为强制执行的依据。这是公证文书区别于其他证书的主要特征。在制作程序上,亦有其特殊要求。
  (一)遵循和恪守真实合法的最高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原则。遵循和恪守真实合法原则,既体现执政党的思想路线,又符合法制建设的最高原则。是公证制度得以健康发展的生命线。1、真实,就是要求公证人员要尊重客观事实。事实怎样,就是怎样,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变通,不能走样 。所以,有些公证事项要求当事人必须亲自到场办理,不得委托他人代理。如声明书、委托书、遗嘱、收养等公证事项就是这样要求的。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因为有些事实必须要求由当事人亲自认定;有些行为必须要求由当事人亲自为之。如签名画押等。2、合法、就是要求公证人员要坚持依法办证。法律怎么规定的,就怎么做。不能过之或不及,必须按照法度来做。度,要求我们即要到位,又不能过头。这就要求公证人员要熟悉法律,精通业务,既要从总体上把握 我国形成的民事、经济法律体系,又要熟悉民事、经济等实体法规和程序规范。真实合法,要求我们针对当事人客观的法律事实,准确无误地适用法律。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