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1年开始,首先是香港人,然后是台湾人和日本人,陆续来这里开办工厂。一些当地人已经估计到他们会需要性服务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新市场;再加上外来的打工妹急剧增加,客观上提供了充足的‘货源’;于是就开始出现了发廊。”
“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多少外来妹愿意去当发廊小姐。所以那时的发廊并不兴旺。时至1993年,发廊大发展,在1993到1994年之间,形成了一个鼎盛时期。最多的时候,当地号称有3条发廊街,180家,2000个小姐。最挤的一个发廊,总面积只有40平方米,却拥有20个小姐。屋里挤不下,小姐们就出门跑到大街上去拦人。”
“从1988年一开始到1991年之前,主要的消费者确实是当地人。但是那时的‘性产业’规模很小,并没有形成气候。1992年开始,外资和境外人员大量涌入,‘性产业’才得以应运而生。”“尽管本地人在性消费的人数上可能比境外来人多,但是在‘连带消费’的总额上,境外来人可能才是主力。而古今中外一切‘性产业’的经济基础,恰恰是连带消费的总额,而不仅仅是嫖娼卖淫的直接收入。”
“B镇的性产业,名声在外。整个三角洲地区的人们都知道:‘南有×tang镇,北有B镇。’它们是性产业最发达的地方,而且足以称得上是典型的‘红灯区’。”“1997年年初,全镇还在营业的发廊总数是68家,歌舞厅是27家,桑那浴与按摩是5家。总数恰恰是100,也许可以戏称为百家争鸣吧。”
“三角洲许多其他地方的人,都可以随口说出‘×ye大道’这个具体的街名。它的最主要特色就是:门挨门(发廊高度集中);人拉人(买卖异常公开);狗不理(治安格外良好);官不闻(有关部门特别宽容)”。
(Copyright © 1998-2001 Internet Technologie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二、 中国色情业的社会基础
不难看出,色情业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既有传统方面的,也有现实方面的。
历史上,中国是不禁娼的。古代中国的妇女,按其角色,可以分为五类,即妻、妾、婢、尼、娼。中国古代为什么不禁娼?娼妓制度与婚姻家庭制度有关。中国古代的娼妓制度,其实是来源于整个社会所实行的婚姻家庭制度。恩格斯曾经说过:“卖淫是对专偶制(过去翻译成‘一夫一妻制’)的必要补充。”其实对于中国来说,还不仅仅是一个“补充”的问题,从根子上就是两个共生共容、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的孪生制度。对士大夫阶层,惟有娼妓才可能跟他们吟诗作对、纵论经纬、对酒为歌。总之,惟有娼妓才可能与他们兴趣相投。
在这种制度下,对于男性来说,天下的女人无外乎分成5种,而且各有各的用途,泾渭分明,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第一种是妻子。负责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管理小老婆和奴婢。因此,一个好妻子的条件就必然依次是:1.门当户对。以便保证妻子具有相应的持家能力,使目前的婚姻家庭能成为“天作之合”,维护目前男人的社会地位;2.能够生殖。以便保证男人能够传宗接代,男人的家族能够生生不息;3.贞节无暇。以便保证男人的后代们血统纯正;家世清白、没有“家庭历史问题”;4.俯首帖耳。以便维系父权制的家庭制度。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