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如何防范跨国企业以转移定价的方式避税
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 王琳
【全文】
论我国如何防范跨国企业以转移定价的方式避税
转移定价、避税港的运用及国际税收协定的滥用是国际避税的三种最主要方式。而在关联公司的内部交易中,转移定价往往是跨国公司用以避税的最为重要的手段。由于转移定价不仅可能对东道国,也可能对投资者母国税收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各国从一开始就对此以予了相当的关注。随着近十几年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跨国公司开始大量地涌现,并在全球的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目前将近有百分之六十的国际贸易实际上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而跨国公司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喜欢利用其内部化优势来进行转移定价,而这必然将给相关的国家带来巨大的税收损失。因此如何防范跨国企业以转移定价的方式来逃避税收已成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并逐渐加大了在这个领域中的双边和多边合作。
对于我国而言这个问题更具现实意义,因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商直接投资(FDI)稳步上升。1992年至1997年连续五年吸引外资的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吸引外资保持在400亿美元上下。这一方面为我国的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偷逃税现象相当普遍,而且其中以转移定价的方式完成的偷逃税比例还相当的大。有鉴于此,探讨我国如何防范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来逃避我国税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转移定价避税的方式以及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危害
美国知名的法官汉德对于避税有过这样的解释:“法院一再声称,人们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低税负的目的是无可指责的,……而且是完全正当的”。而英国贵族院的Lord Tomlin于1935年就在“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中也有类似的声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并非是所有的国际避税都是违法的。国际避税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国际税收筹划和国际逃税。前者是合法的,而后者则是违法的。而转移定价则是国际逃税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因而其性质上是违法的。
所谓的转移定价(transfer pricing),又称为内部价格,就是关联企业内部进行交易时所采用的价格。这种价格往往不是建立在正常的市场竞争的基础上的。总体来说,使用转移定价的目的是通过跨国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或是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货物买卖、技术转让、提供贷款或是其他的财产转移方式,人为地操纵价格,把利润放到低税负甚至是无税负的地区,从而达到逃避税收的目的。一般在通常情况下,跨国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采用的是不合理的分摊费用的方法;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则多采用的是人为定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