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与多数人的监督与言论自由
cricket
【全文】
廉洁与多数人的监督与言论自由
我不喜欢借古讽今的手段,因为那只能表明自己的胆怯和社会的糟糕,除此之外它什么也不能表达了。它对你所要表达的内容有绝对的阻碍作用。但是今天我必须说一些关于古代的话,不过这不是借古讽今。我们现代有些以仅涂黑古代的方式来表明现代的优越,而不是致力于把现在改造的更现代一些。所以一些问题,那些沉积了几千年的问题我们并没有将之解决,我们涂黑古代的时候就不打算去承认现代居然还有和古代一样的问题,比如官吏的腐败问题。
一般认为古代官吏之所以那样腐败,是因为缺少对之的监督。这可有点冤煞古人了,古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努力可不比我们现在少,我们实在不必就此而证明或显示自己的优越性。对官吏的监督的制度化,自那位首位为自己准备后宫以存放三千佳丽的秦始皇就开端了,那时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兼最高人民检察院检查长),地方设置了监御史(或称监察史)。自秦以后,这种监察制度便越来越有模有样,有板有眼了。有固定的单位,如御史府,丞相司直,司隶校尉,御史台(内设台院,殿院,察院),谏院,廉访司,都察院,五城察院,宗室御史处等等,有专门的人员,如御史大夫,监察史,御史中丞,丞相司直,司隶校尉,刺史,督邮,廷 ,监察御史,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左右谏议大夫,监司,通判,走马承受,肃政廉访使,提刑按察使,给事中等等,(各朝代虽称谓不同,但是职能却大抵相同,上面只是各朝的称谓的略举);中央有,地方也有;有固定的,也有流动的;有专职的,也有兼职的;有独立运作的,也有依附而运作的。总之,作为制度来讲是一应尽有,想要有什么就有什么,就象现在你想要有专门反贪的,便马上就有反贪局,你想要有专门预防职务犯罪的,便立马出现职务犯罪预防厅。总之,其自成一体,严密而非松散。可惜,亦如现代一样,监督虽有,效果却无。那些“肃政廉访使”们,每次出巡,依然不仅无功而返,而且还满载而归。
为什么现代和古代虽有这样不散的监督制度,腐败仍然还大行其道呢,甚至那些专司监督的比其他官吏都还腐败?因为这种监督是少数人的监督,而非多数人的监督。我之所以先点明古代的监督,决不是因为现代和古代实在这原因上有差异,只是古代在我们一般的情感上(而非理智上)比现代更能表明这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