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关于法律教学的随想――读《反败为胜》所感

  该书框架明确,每个案例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案件事实和诉讼过程简明扼要的介绍。第二部分介绍一审的判决和认定理由。第三部分是笔者对案件争议焦点的认识。第四部分是案件的法律分析和诉讼策略的探讨。这也是该书精华部分之一,其中作者对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同时结合案件事实,对争议事实予以科学的认定,并具体细致的讲解了在对待该案时所采取的答辩,诉讼策略。同时,该部分也包括了对一审判决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探讨和评断。第五部分谈及的是二审的最终判决结果,通过该结果与作者分析的对比达到对案件的深入认识。最后一部分则主要谈及处理案件带来的启示。 
  真实案件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灵活,容易吸引读者,同时包括了大量的信息,比如一个借贷纠纷常常就涉及到《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和《商业银行法》等诸多法条和国务院,人民银行等颁布的部门规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自觉不自觉的就会把各类法规中的相关知识点结合起来,从而构架自己的知识体系。 
  作者在书中把方法论作为一个知识点,结合具体案例来阐析,让学生了解律师的思考方法和办案步骤,从而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对学生们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比如在“长发仓储公司诉深圳五矿公司案”中,作者提出了分析一起法律纠纷的通常模式是澄清争议事实→寻找法律依据,对应法律条文及合约规定→得出合法与否,违约与否的结论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在“贾汪农村信用联社诉恒基公司,中投银行武汉分行存单兑付纠纷案”中,作者提出了构建证据体系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主张具备充分有力的事实基础。  
  程序问题在书中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来讲。当前法学教育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重实体,轻程序”,老师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对实体问题的分析和讲解上,忽视了诉讼程序的教学,以至于在著名的美国棒球明星辛普森一案中,法官以证据收集的手段和程序不合法为由判令其无罪时,许多师生为之瞠目。而作者长达几十年的法律工作经验更告诉了他一个道理:“不公正的程序带来的绝大多数是非公正的结果!”,作者在书中也极力论证了这个道理,并通过“声雷,商圣与长春某电台合同纠纷上诉案”等例子说明了管辖,回避,时效,溯及力 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等程序问题对胜诉所起到的居功至伟的作用。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程序问体的重视,让学生了解到了“程序”这一诉讼武器的犀利性。若能在法律教育界推而广之,这对于我国的司法建设也不无裨益。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