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关于社会治安防控问题
有代表撰文指出,对社会治安必须实行治安系统防控,认为(一)、对社会治安实行治安系统防控有其科学依据:1.社会治安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解决系统问题必须采取系统方法。这是因为,首先,社会治安问题的原因是一个多因素的系统,是一个排列有序、多层次的有机系统,是一个具有整合功能的系统,是以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必须采用系统方法;其次,社会治安问题的运行是一个系统。 ⒉系统防控能够有效、高效地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对社会治安问题的综合治理关键就在于发挥各参与单位的整体合力,产生最优化整体效应。⒊系统防控适合中国的社会情况和人文情况,这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里都可获得求证。㈡实施社会治安系统防控的组成元素有:1.主体元素:⑴各级党政机关;⑵公安司法机关;⑶职能组织、社会团群体、基层单位;⑷个体群众。2.措施元素:⑴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⑵积极防范;⑶行政管理;⑷刑事处置。3.客体元素 :⑴犯罪;⑵违法乱纪;⑶无责任或责任不清的令人不安的情形;⑷事故;等等。㈢实施社会治安系统防控的基本模式有 ⒈“一二三四式”。“一”指的是在社会治安防控中,要对有关各元素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与最优化三大特征的有机系统。“二”指的是,在“一”之下即在社会治安防控整体系统的内部将社会治安防控一分为二,分为社会治安重点治理与一般预防二个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二个方面即二个子系统;“三”即在“二”之下即在重点治理与一般预防两个子系统中都进行元素划分,即划为主体、措施、客体三个部分;“四”就是在“三”下,即在社会治安系统防控的主体、措施、客体三要素内找寻由一定的点、线、面、体四方面构成的层次系统。 ⒉“三三式”。即在社会治安系统防控三大组织元素--防控主体、防控措施和防控客体的各自内部又分别有三个系统。在社会治安系统防控主体系统中,块块(地域防控)、条条(职能防控)、点点(个体防控)是三元素,按照特点与作用划分,则各级党政机关主要进行社会治安的块块防控(地域防控),公安司法机关、职能组织、社会团体、基层单位主要进行条条防控(职能防控),个体群众则主要进行点点防控(个体防控)。在社会治安防控措施系统中,积极防范、行政管理、刑事处置是三大元素。在社会治安防控客体系统中,尚未发生的社会治安问题、发生之中的社会治安问题与已经发生的社会治安问题是其三大元素。㈣社会治安系统防控的模式建设 ⒈实现具体化,解决社会治安防控系统模式的元素问题,即明确这些元素的概念,确定其内涵,建立可检测标准,研究元素性质以做好元素选择。 2.实现层次化,解决系统模式的结构问题,即运用决策学中“分层目标结构”原理来解决系统结构中的层次化问题。首先,元素间的关联方式符合层次化的要求;其次,系统内部诸元素间的比例要恰当;最后,系统的元素及其结构要有变化,不可过于单一。 3.实现市场化,解决系统模式的功能问题。在元素、结构为一定的情况下,系统模式的功能则取决于环境,取决于系统模式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现时期,系统市场化则是其必然选择。系统模式的市场化,包括主体元素与结构的市场化、措施元素与结构的市场化以及客体元素结构的市场化。4.实现制度化,解决系统模式的时序问题,在这一点上要掌握好运行中新旧元素的更替,协调好系统运行阶段性与边疆性的统一。
来自福建省的代表就治安防控方略问题向大会提交了地区性实证调研报告。报告中指出:闽东南开放开发地区(包括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5个市)的社会治安状况有如下特点及成因 :涉及社会转型和开放开发的不安定因素增多;境外敌对势力和反动组织对我渗透活动加剧;带有开放地区特点的犯罪如流动人口犯罪、外来人口犯罪、入境犯罪、境内外相勾结犯罪、类黑社会型有组织犯罪等较为突出,并将在一定时期内呈攀升趋势;大案比重进一步加大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如技术化、智能化、集团化、国际化等;黄赌毒现象严重,且呈蔓延之势。其成因在于:社会在转型期社会控制力尤为削弱,违法犯罪人员增多;外来人口的淘金梦与实际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心理失去平衡,外来人口犯罪增多;社会管理设施滞后,社会治安管制面存在不少真空地带,犯罪分子作案空隙增多;遏制犯罪的机制薄弱,未能有效地控制和打击犯罪。基于此,报告中提出,加强治安防控的指导思想应该是:1.服务大局、积极治安。要将在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这一中心任务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各种困难,在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寻求防控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的新方略;2.“四方”并举、标本兼治,做到“打、防、管、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3.先发制敌,超前遏制,防患于未然,取得防控社会治安工作的主动权;4.改革创新、科技强警,在改革中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二是由静态型向动态型转变。在前者中,一要将治安防控工作向社会开放,将职能工作纳入整个社会的管理体系之中,形成严密的系统网络;二要向外开放,加强区内外治安防控工作的互补与协作,在后者中,要做到以动制动、以快制快,强化社会面的控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此必须加快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而其主要途径则是要“科技强警”之路。在加强治安防控的基本措施方面,报告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隐蔽战线的斗争要在网络的密度和打击的力度上下功夫,形成境内控得住、境外打得出的格局;2.打击刑事犯罪要强化专业化队伍的作用,形成经常性的打击态势;3.在治安管理上,要在法制的基础上强化社会面控制;4.派出所工作要将重心转移到管理与防范上,以确保一方之平安;5.在外口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宏观调控,提高流动的有序性,加强暂住人口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的发生;6.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经保工作的新途径,建立新型的企业保卫工作机制;7.建设区域安全工程,切实提高居民区和法人单位的治安防范能力,延伸、扩大社区安全面;8.沿海、海面治安管理要在强化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加强管理力度,扩展管理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