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该领域公认的国际权威论著,书中评述各国相关判例800余个,援引了近百个判例集,几十种专著、专刊,对这两种合同进行了纵横两个方面、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归纳、注释;其资料之丰富、论述之权威、论题之细腻,应可说当属名符其实的专著。
本书对我国各法律、外贸、银行、保险、运输专业院校师生,以及这些领域的实务工作者,尤其是外贸人员,法官和律师,都应属于有益的必备参考工具书。
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运学院客座教授
朱曾杰
1999年6月30日
译者的心声
经连续四次高考,我于1980年成为吉林大学法律系国际法专业的一员。我曾先后三次通过国际环境法、国际
海商法、国际经济法硕士研究生考试,却仅因为我的“自由”思想而被拒之门外。我只好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完成国际
海商法硕士的全部课程。幸运的是,1995年我在香港齐伯礼律师行工作了半年,该行的国际化专业律师行的氛围,极为丰富的国际海商法律资料,使我大饱眼福、受益非浅。回大陆时,我花了近两万港币买了数十部
海商法、国际贸易法专著。首选了这部《CIF和FOB合同》现将其介绍给海内外华语读者们。结果,联系海外版权花了约半年,翻译了一年,校稿又花了一年零六个月,历经三校,前后三年整,这部54万字的译著终于付梓。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法律出版事业从无到有,如今各法律书架上琳琅满目;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大多为教科书或重复甚多的法规资料汇编,而我们的教学、业务、实践似乎更需要各门各类的专著。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专著。本书起源于1924年Kennedy大法官的《CIF合同》,1969年作者将他自已的《FOB 合同》与之合并,到1995年已是第七版。作者收集了世界范围内的120余个判例集报道的有关判例841个,参考了49部专著49种专刊,通过判例教研法,详尽地阐释了CIF 和FOB合同的基本原则、原理、规则;透彻精确地分析了该领域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争议,提出了有判例依据的解决方法和对策;以极为丰富的判例为基础,大量援引资深法官的原话,阐释说明实务中遇到的争议问题;这些大法官们充满智慧、极富说服力的判辞、不时令译者击节赞赏,由衷钦佩。认真品味这些佳语妙句,确实是一种享受;这些逻辑严密,看似平淡无奇的论述,实则富含哲理;认真阅之无异于与两百年来上数十名英、美等国最优秀的大法官们进行交流;作者熟练地运用归纳、演绎法,对该领域现存和可能的争议问题,进行了纵、横两方面、多视角的分析、归纳、探讨、推论;清晰地阐明了许多重要法律争议的来龙去脉;尤值一提的是,作者治学作风十分严谨,对论题均引经据典,旁证博引(全书光注释就达2022个!)当之无愧属于该领域最具权威性、实用性的专业工具书。此外,本书的最大特点在于资料详实丰富,英美等国的各种判例集多达数千册,其价格亦非普通国人所能问津。本书则将散见于各国判例集中有关CIF 和FOB合同争议案例汇编成一部,且并非简单的资料汇编,而是依据一定的逻辑结构编排,归纳已获公认的惯例规则,并用那些德高望重的大法官们的原话,生动地阐释法律,体现了作者沙中淘金的高超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