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介评

  1993年12月19日至25日,“当代犯罪学重大理论咨询报告会”(下称“咨询报告会”)在福建省福州市隆重举行。这次“咨询报告会”由我国一批矢志于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发起,由时任《社会公共安全研究》编辑部主编的肖剑鸣具体策划、设计,该编辑部全体同仁倾力合作、组织实施。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东政法学院、湘潭大学、上海大学等大专院校的犯罪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和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工作在公安、司法等实战部门并长期有志于从事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可敬的同志们,参加了这次“咨询报告会”。会上,储槐值教授、赵廷光教授、皮艺军教授分别作了《论我国犯罪学理论框架及研究目标》、《犯罪的本质、起源与产生的原因》、《中英犯罪问题比较研究》等主学术报告。会议还就1、犯罪概念内涵的多维透视;2、犯罪类型特征的动态考察;3、犯罪本源流变的演化追溯;4、犯罪行为机制的科学揭示;5、犯罪致因关系的系统综合;6、犯罪控制对策的设计操作;7、犯罪研究方法的规范拓新;8、犯罪学理论的体系构想等八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互询式研究,同时,会议还组织专家组就1、应当如何理性地清醒认识我国当前日益严重的犯罪现象及预测其客观发展趋势?2、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有哪些犯罪学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需要犯罪学理论界进行深入研究并给以科学回答?3、对于我国的犯罪学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总体理论水平以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学术流派如何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4、面对“经商热”、“下海风”、拜物教潮流,如何集结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队伍并加强其有效协作?等等问题进行了“质咨答辩” [2]
  这次“咨询报告会”,其主要意义不仅在于众多主学术报告的深广,而在于它为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学术会议的会议形式起到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在于它为“基委会”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队伍基础,在于它通过“互询式研究”、“质咨答辩”,去芜存精,提供了一份《犯罪学研究论纲》 ,[3]在于它为“基委会”的成立提供了良好的理论积淀和组织保障。
  经过“C•C系列讲座”和“咨询报告会”的煅练,并且由于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张黎群教授、执行会长、著名犯罪学家郭翔教授、副会长戴宜生研究员等的倾力扶持、悉心指导、热切关爱,以及“基委会”挂靠单位南昌大学及其法学院的众多领导和学界同仁的真挚协助,“基委会”的成立得以瓜熟蒂落、顺理成章。
  1995年11月16日,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犯罪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在南昌大学庄重宣告成立。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安徽大学、湘潭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等院校的储槐植、肖剑鸣、赵廷光、谢勇、周良沱、张明根、洪承德、张朝鲜、赵正大、贾宇、康均心、张建民、张瑞林、郭晓彬、曾月英等五十多位国内犯罪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同仁出席了大会。南昌大学校长潘金銮院士、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姚亚平教授亲临会议讲话、指导。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张黎群教授向大会致热情洋溢的贺信。“基委会”筹委会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储槐植代表筹委会作了工作报告。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