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发达国家在世界环保市场中凭其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而拥有霸主地位,庞大的绿色市场被他们捷足先登,而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技术和产业刚刚起步,实力薄弱,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1992年,国际市场上交易的环保技术和产品达到2500亿美元,而仅美德日三个发展中国家就达1500亿美元,占世界市场总额的60%,这还不包括英法等其他发达国家。据我国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处统计,我国1998年的在世界环保市场上的占有额还不足1%。由此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
5、环境因素正成为国际社会中优惠贷款、国际投资、无偿援助的重要条件,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世界银行的贷款政策倾向于环境保护:一是要求一般贷款项目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世行曾经拒绝给予我国的三峡建设工程以项目贷款,就是因为环境影响评价书认为三峡工程会造成无法逆转的环境危害。而三峡工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众所周知的。二是优先给环境保护项目提供贷款,在期限、利率、还款条件上给予优惠。
由此可见,南北双方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矛盾,归根结底是发达国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主张冲突在新形势下的反映 。一方面,发达国家要维护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既得利益和日趋衰弱的夕阳工业;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要继续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增强其在国际贸易格局中日趋上升的战略地位,达到最终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社会理应谴责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鼓励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思想。
但是,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保护环境是目前国际社会的大趋势,将环保措施纳入到国际贸易的目标和规则中,日益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和认同,环保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相反,任何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的行为,都将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被披上保护环境的外衣,似乎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其遏制发展中国家贸易和经济发展的用心被掩盖起来。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却被指责为继续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的元凶,其应被同情的不利贸易地位往往被人遗忘。这决定了在贸易与环境争论中发达国家处于主动地位,发展中国家只能被动应付。
可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争论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应该受到谴责的反而被同情,应该同情的却受到谴责 。这正是国际经济旧秩序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反映,也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继续存在所必然出现的反常现象。由此,我们就不难看出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实质上就是如何改变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问题 。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