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战之法思(一):国际和平与宪政法治
鲜江临
【关键词】伊战 国际和平 宪政法治
【全文】
一、 国家治理的国际整合
通过二十世纪两次大战的警醒,许多人认识到一国治理方式,不仅影响该国国民生存,也影响到国际和平。二十世纪的法西斯主义,产生出剧烈的国际性冲突,导致正义势力为恢复和平秩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上世纪的较量,拉开了人类正义力量和野蛮势力决斗的序幕。
恢复和平秩序,是暴力型政体被取代的过程。德国、日本等前法西斯主义主政国家,新
宪法的颁行,法治秩序的确立,终结了非当政体的社会动员能力,构建出了二十世纪后半期相对和平的大局。人们从中认识到,一国的国内治理术,关涉国际和平和人类整体的进步;忽视人权的国家治理方式,同时也是国际秩序潜在的威胁因素。人权高于主权的理念的诞生,正是在法西斯政体的废墟上,人类反思的巨大成果。
在人权高于主权的理念促动下,对前法西斯国家的“制度监管”,成为遏制法西斯势力复活的有效方式。 针对德国、意大利的国际监督机制,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军控下的宪政法治”,展示了国际政治强力在辅助建立文明秩序中的作用。它也使人们同时充分认识到,国际和平和人类进步,需要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社会组织技术,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军事、信息优势,作为保障。
在宪政法治的制度架构之下,人权奠基的自由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时,智慧民族普遍认识到,唯有采取合意机制的法治,社会主体平等和社会交换契约化,经济才能充分保持活力,科技才会在焕发人的创造力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政体才会避免社会性暴力引发的崩溃。法治,既是确保人权的制度存在,也成为政体稳定的必要措施。社会法治作为新的社会统合技术,促使社会成员和统治阶层,均享其益,保障了人民和统治者同获人的尊严:人民不再是缺乏权利的动物,统治者也不再是仅仅拥有暴力的动物,从而在人类进化历程中,实现了一次集体性超越。
人们认真琢磨国家治理术与国际秩序之间的关系 、人权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国内暴力政治与国际法西斯主义之间的关系。国家治理方式的国际化处理,成为了一个显著现象。
二、 暴力机制的消除
由于社会因素的复杂,社会性的暴力博弈中,获胜角色产生出随机性。历史事实反反复复教育人们,迷信暴力者,往往被暴力所害。这是一种自然的设定,个体性存在的人,对暴力工具的支配上,谁也没有绝对的能力。人是使用工具的动物,工具与人的关系,是随机性的、充满风险的。上帝绝对不会安排出人与工具之间24小时的不间断联系。佐罗一旦失去利剑,就不再是佐罗。因此,迷信暴力本是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