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笔者基于社会组织生成的视角,又关注到社会的自组织不断衍生发育的现象。企业、行会、其他基于社会实现的社会自组织,在现代工商业社会不断出现、分化,不断增加组织的规模和组织之间的交织。以合意为纽带,以契约或协议、组织章程为通常形式,社会自组织巨大的超越了农业社会宗族等等组织规模。社会自组织概念的提出,使人们也不得不承认,即使是在市场化条件下经济人假说下,社会自组织也是一种现实的存在,它存在市场化社会的组织生成动因。笔者故而不得不说,社会自组织,促进社会膨胀。合意秩序成为了一种生物性安全保障的“共同模式”,它极大地消除了群体生存中安全威胁出现的机率。
这一切,对一个刚刚从农业社会走出的人来说,是多么不可思议。作为“普存微在”,社会自组织尚未充分发育,族群内部以人为本的合意秩序都没有成功建立,在对合意性制度原体尚未充分仿习的情况下,人们的群体心理,仍处在普存微通常具有的巨大不安中。在开放的世界中,工具进步导致的社会变化,昨天的农业文明形式,在今天的工商业文明,甚至更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文明对比下,完全丧失了当下社会的原体意义;它已经在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完成了自身文明形态的终结。在大交换社会,在新的时态下,没有创造性的时代性替代形式出现,它不再具有存在优势。微在就是微在。何能不反思自知,关注工商业大交换社会出现、“自由圆周”拓展产生的社会变化,避免社会膨胀引发治理模式爆裂?
二、 社会膨胀中的社会实现和社会参与
由于人类自由圆周的拓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任何仿古取向,以愈来愈不适应现时态下的社会膨胀和变化。普存微在这种社会历史中的存在,如任何失去普遍意义的存在物一样,在能量局促的情况下,将走向衰灭和其他不可知命运。这是在开放世界观下,对微在文明的观察 。微在社会中的分析家,与原体社会的分析家,面临的不同的观察视野。在人类历史已经发生终结的社会实体中生活的分析家,它们失去了动态演进社会体中的直接感受。作为微在社会体的成员,对社会膨胀中社会组织体的变化,更有切身的体会。
在社会膨胀过程中,在原体仿习的模式下,社会实现和社会参与,是工商业社会历史发生终结前,即社会合意秩序形成前一种普遍的动态景观。人们纷纷告别前人赖以生存的土地,以飞行器代替了马车,以无线信息传递,代替了烽火台的信息发布,跨地域和国际性交易,代替了生活中的自给自足。在这种新方式下生活的社会个体,出现了原体社会示范的种种存在形式。基于利益实现的需求,个体的社会实现需求日益突出。农民不再仿效祖辈的农民角色,渴望成为自由民和商人,城市市民也在寻找更为摩登的职业。分化的知识阶层,寻找着更具有信息优势和利益优势的社会位置,更不说产业拥有者,在实现某种经济目的后,出现了寻求着更大社会支配力的种种努力。这是一种个体生存形式的全面变化,它是自由交易空间出现后,农业社会终结后的普遍性景观。除非回到农业文明,社会实现冲动,不再能被有效抑制。曾经沧海难为水。农业文明遗留的制度性存在物,亦愈来愈沦落为新方式生活人群生活的玩偶。面对纷至沓来的社会实现要求,农业文明的制度适应能力,明显不足,甚至出现社会实现因等级、身份、终生制等等因素,产生供应不足,进而导致社会实现出现价格昂贵化的必然趋势。对农业文明制度管控人而言,这不是一个喜事,而是一种深刻危机的表征。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