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SARS影响难料 积极财政再兴

SARS影响难料 积极财政再兴


陈炜恒(恒方)


【关键词】SARS, 积极财政
【全文】
  SARS影响难料 积极财政再兴
  恒方
  在部分地区已经持续数月的SARS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尽管有大大小小的经济专家们进行了各种估测,但具体经济损失到底有多少恐怕谁都不会知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规避SARS风险而减少经济活动,以及社会交往成本随着疫情持续而不断上升,SARS疫情已经给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
  面对这种灾难性的突发事件,消化其所带来经济损失的主要手段不外乎有三:一是政府动用财政、税收力量,二是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力消化,三是保险。美国遭遇9·11事件之后也就是靠这三种办法来化解恐怖主义袭击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由于中国目前对SARS侵袭只提供人身保险而不对因疫情所造成的财产和经济损失提供保险,所以保险的总体救济力量相当有限,因此,主要的救济还是要依赖政府财税以及民间的自力。
  这样一来,SARS给今年财政带来的压力就相当大。一方面,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都必须为事先并无计划的疫情防治工作额外列支大量的开支,截至到5月14日各级财政用于防治SARS的经费已达126亿元,而疫情走向目前仍然较难预料;另一方面,新近出台的对餐饮、旅店、旅游、娱乐、民航、公路客运、水路客运、出租汽车等受到SARS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减免税费的紧急措施,也会对各级财政收入带来影响;这样一进一出就会对财政(特别是有些地区本来就比较紧张的地方财政)带来一定的压力。而且,目前由民间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所默默消化的那部分因为SARS疫情所带来的损失和额外开支,也会因为挤占到本应用于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的开支而最终反映在税基上,从而给下半年的财政收入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自1998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下的政府公共投资和大量进入中国的外资,可以说是支撑中国经济维持在“七上八下”的较快增长水平的两大支柱。大规模的外资输入和国债投资,实质性地增加了货币供应,是刺激经济的重要因素,对目前中国以通货紧缩为特征的经济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正面支持作用。不过,积极财政政策所恃的核心基本就是依靠巨额国债投资拉动,这种办法并不是长久之计,且不说它所带来的潜在财政赤字风险,长期依靠这种措施还有可能使得国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逐渐演化为经济增长对国债投资的依赖,最终甚至变成变相的政府向经济输液。事实上,政府本已在对积极财政政策进行再考量。原财政部长项怀诚去年曾多次表示积极财政政策将“逐步淡出”。而今年三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专门强调“首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在目前情况下,这比增加投资需求更重要”。这表明政府原本希望随着消费力量的增强,而逐渐减弱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