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叉询问的第一阶段,即主询问
主询问(examination–in–chief)亦称直接询问(direct examination),即申请传唤方对其证人进行的询问。其目的为:清楚无误地引导证人向法庭作出,对申请传唤方要证明的案件事实有利的陈述。一般是利用问答的方式进行询问,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在证人认可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庭前询问的书面证言来代替口头询问,该书面证言在证据展示中已交换给对方,其内容已为对方所了解。
2、交叉询问的第二阶段,即反询问
反询问(cross - examination)亦称质询,是在主询问结束后,对方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对该证人进行的询问。例如,在刑事诉讼中,在控方的主询问结束后,辩方对控方证人的询问称为反询问。为了提高庭审的效率,反询问的范围应限于与主询问的内容有关的问题以及和证人诚信有关的问题。若反询问超出以上范围,必须征得法庭的允许。
反询问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得到对反询问方有利的陈述。即通过诱导性询问,使对方的证人同意有利于反询问方的某些事实或推论。美国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 起诉方指控被告人咬断了被害人的耳朵,当时唯一的目击证人是控方所不知道的一名正直而顽固的老人。在辩方对证人进行主询问时,证人坚持认为,他只看到被告人与被害人打架,而没有看到被告人咬断被害人的耳朵。证人看起来很诚实,不象在作伪证,因而被告人是否咬断被害人耳朵一时难以认定。然而当检察官在反询问时问:“你说你没看到被告咬断被害人耳朵,那么,你看到的究竟是什么?”证人说:“让我想一想,我从马路那一边过来的时候,对了,我看到被告口中吐出一个耳朵。”本例中控方通过反询问得到了有利于己方的证言。
第二,破坏主询问中证人陈述的可靠性。即通过提出证人的不良品格、过去的犯罪记录、对一方当事人有偏见、感知能力或表述能力的缺陷、先前不一致的陈述等,质疑证人的可靠性,揭示证人陈述中的不实之处,从而达到降低主询问中证人陈述的可信度的目的。日本曾有这样一起案例, 在一起暴动案件的审判中,证人在主询问时自称其亲眼看到被告放火烧警察局后,将沥青投进火中。辩方进行了如下的反询问:
辩护人问(以下简称问):“你说,你能闻出沥青的味道,是吗?”
证人答(以下简称答):“是的。”
问:“不管在什么地方,你都能闻出沥青的味道吗?”
答:“是的。”
问:“那么,假定在这法庭上有沥青,你也能闻出来吗?”
答:“当然。”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