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私彩泛滥的成因与对策
汪琳
【关键词】彩票 立法 私彩
【全文】
引子
当以 “六和彩”为代表的私彩在我国大陆如瘟疫般流行时,这种与国家许可的以公益为主旨的彩票(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相左的 “地下彩票”,却以其所谓的高额回报率、娱乐性吸引着彩民的眼球,并且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我国大陆广阔的彩票市场抢滩,侵占福彩与体彩的原有彩民市场,尽管全国各地相关部门都竭力打击种种形式的地下彩票,但成效不卓,本文且从我国目前私彩泛滥的现状出发,分析私彩泛滥的成因及其弊端,并在此基础上思考相应的对策,以期对遏制我国 “地下彩票”,形成规范的彩票业运行机制荐言献策。
一、 私彩泛滥的成因
据媒体报导显示,私彩已在我国尤其是乡村、小镇以超乎想象的规模和速度发展,遍及
河南、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湖北、福建等沿海与内陆省份,使得福彩与体彩的销售额急剧下降,直接影响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而私彩之所以能后来居上,轻而易举地蚕食彩票市场,究其缘由,不仅仅是 “敌人太狡猾”,我国现有的彩票业所在的诸多问题与制度不完善给私彩的滋生与繁衍提供了有利空间,所以要合理解读私彩泛滥的成因,必须从内因与外因两方面着手,只有正确地分析私彩的成因才能为思考相应的控制对策提供合理依据,本文主要从内因分析私彩泛滥的成因。
从内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我国现有彩票市场的不规范。我国自第一张彩票的发行是从1987年以“安老、
扶幼、助残、济困”为宗旨的社会福利彩票开始的以来,迄今为止已有十五年之久,从彩票的类型看,主要是两种即目前由民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分别发行的“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但彩票市场的不规范却是由来以久的事,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发行、销售、监管等方面的不成熟与不规范,从发行来说,由于发行彩票可以获取发行规模30%左右的奖金无偿使用和20%左右的发行手续费、印制费等。谁发行彩票,谁便可以获取这部分利益。国家目前只允许民政、体育两个部门发行彩票,所以各地、各部门在利益驱动下纷纷越权批准发行彩票,目前彩票发行是由不同部门发行,由不同部门受益,一方面为彩票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因部门利益之争而引发的恶性竞争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发行成本;从销售来说,目前我国彩票销售在某些地方存在着彩票点承包经营的方式,由此引发某些彩票销售点不规范经营的现象,例如未经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溢价销售彩票、提高规定返奖比例等违规行为、发生溢价、承包、转包发行彩票等违规现象;此外,我国彩票业缺乏有力的监管,没能对下属机构及代理销售商进行严格监督,对公益金的使用与投向进行也没有严格的监督制度,制度的不完善为私彩的渗透提供了有利的 “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