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营销 亟待规范
朱亚峰
【关键词】药品价格虚高原因;药价虚高的危害;根源;预防根治措施
【全文】
药品营销 亟待规范
──查处医药购销领域贿赂犯罪引发的思考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降低药品价格,但到医院看病,一盒药动辄几十元、上百元,医药费咋还这么贵?这是广大患者共同的疑问。部分老百姓或因治病致贫,或因有病付不起药费而贻误病情、甚至死亡的事件也偶有发生,人民群众对药价居高不下,看不起病的反映越来越强烈。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部分医务人员的生活水平却“节节提高”,他们工资表上也只有千把元的工资,却住着别墅、开着轿车,其支出与收入明显不成比例。此种“穷患者、富医生”的现象,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潜在因素,老百姓对医务人员“吃回扣、拿红包”的举报接连不断。
2003年以来,江苏省泰州市检察机关根据群众举报分析,针对药品价格虚高、药品回扣现象突出等问题,集中全市反贪力量在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查处“药品回扣”的专项治理行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以行贿的药商为突破口,撕开了该市“医药回扣”的神秘面纱,共立案查处发生在该市医疗卫生系统的贿赂案件35件35人,追缴赃款赃物500余万元。
战役告一段落后,泰州市检察机关对我国当前的医药购销体制,特别是新特药的定价营销体制,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如何规范我国药品营销体制,有效遏制住医药购销领域贿赂犯罪高发的态势,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从一种药品的销售经过看医药购销的“奥秘”
下面以一种具体的药品“先必先”(俗名)为例,来看看其中的猫腻何在?
翻开某医院的药品进库单,载明此药从医药公司进价为每支36元,医院根据规定加价后以39元每支开给患者,而医药公司从药厂进货价为每支28元。减去国家的税收,运输、储存等各项费用,粗看下来,各方的利润都控制在国家允许的合理范围之内。
检察机关查案中发现,根据药品经销人员交待,此药销售人员实际仅以每支3.8元的价格从厂方购得,为何经过几个环节的周转,到患者手中一下暴涨了十倍还多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新特药如何定价?
根据我国《
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国家对依法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药品,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依照《
价格法》规定的定价原则,依据社会平均成本、市场供求状况和社会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和调整价格,做到质价相符,消除虚高价格,保护用药者的正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