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治化进程中的我国律师制度

  第三,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制度设计,本书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我国律师制度发自肺腑的关爱之情以及对司法制度现代化的渴望。作者以动态的、历史的笔法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律师制度的演变过程,并以饱满的激情和细腻的笔触为人们描绘了我国律师制度的发展前景,既有框架建构,又有精细雕凿,处处显露出作者的独具匠心。通读全文,我们的心会随着作者而思考,随着作者而激荡。当作者对现行律师管理体制发出掷地有声的质问时,我们能不为这一质问而反思么?! 当作者满怀信心地预言律师职业将成为未来中国的“黄金”职业时,我们能不为这一预言而期待并欢欣鼓舞么?!   正是对于律师制度现代化的终极关怀,作者与读者之间发生了共鸣。
  以下分别从律师职业的定位、律师体制的改革、律师的义务与职业道德和律师需求的形成等方面对本书内容作详细的评论。
  二、律师职业的定位
  何谓律师?律师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什么地位,扮演什么角色?这是研究律师制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律师执业组织形式、律师管理体制、律师的权利义务、律师收费等相关制度的建设,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律师职业的定位实际上是研究中国律师制度的立足点、出发点。那么,怎样看待律师职业呢?有两个视角:一种是囿于传统认识,将律师视为与法官、检察官、司法行政官员等同的国家工作人员;另一种是着眼于司法制度现代化的要求,强调律师职业应与国际接轨,认为律师从事的是一种业务活动而非职务活动,律师职业为一种自由职业。作者批驳了第一种观点,并且从多个侧面深刻阐明了律师职业的属性。作者专门用一章的篇幅探讨律师的概念,其用意就在于此。作者指出:“律师概念的界定构成了律师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前提”(页25),而“律师首先是作为一种职业存在的,因此探讨其概念时,应能达到对律师职业属性的准确阐述”(页30)。这里作者精辟地揭示了律师概念的界定与律师职业定位之间的内在联系,颇能启发读者,给人一种视野开阔、俯视众山的感觉。
  在本书的第二章,作者着力探讨了律师职业的性质。由于律师职业的性质牵涉到律师制度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作者在其他章节对此也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律师职业作为当前社会中最具吸引力的职业之一,其性质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律师制度设计的基本方略。考察当代中国的律师职业时,不能脱离中国司法制度现代化的总体背景。应当说,中国律师业正在经历一种超越本土法律文化传统的运动,这一运动可以“概括为前后相继、互相依存的两部分内容:一是在律师业与国家(相对于社会)的关系上发生的以律师业逐渐脱离对国家经费和编制的依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化运动;二是在律师业与社会(包含国家)的关系上发生的以形成律师业自治自律的管理机制为目的的行业化运动。”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律师职业的“基本属性就是社会化和行业化。” 具体而言,律师业的社会化表现为律师职业的服务性和有偿性,律师业的行业化又分解为律师职业的专业性和自律性。要重塑中国律师制度和律师业,并使之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必须从理论上对律师职业作出与其职业使命相适合的定位,这就必然要承认律师职业的如下属性: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