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商法的研究与探讨,受传统法学研究思维模式的影响,一般都是从理论到理论,从法条到法条的研究与分析方法,使
票据法的研究至今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呈现一种教条化的倾向。学术著作与票据实务之间,始终存在着一道鸿沟;由此而产生的一个表现就是票据实务中的一些惯常做法与票据立法并不相符,
票据法理论在某些票据纠纷的审判中也无法得到印证。而本书的研究与探讨,即旨在努力缩短
票据法理论与票据实务、
票据法理论与票据司法实践、
票据法理论与票据立法发展方向之间的距离。作者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用较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先将有关票据、票据法律关系、与票据有关的法律关系以及票据法律责任等理论范畴的知识作一概述;继而结合票据实务,对票据诉讼的一般原理列专章进行介绍与研究;然后结合反映到票据诉讼实务中的主要票据纠纷类型,有针对性地详细阐述各种票据纠纷的基本诉讼原理与操作实务,其中除了
票据法理论所通常作的划分以外,还将票据质押、票据贴现、票据纠纷涉及经济犯罪的处理等作为几个重点内容进行研究。所以说,本书是专门从票据诉讼角度研究票据问题的,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作者在介绍票据诉讼原理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司法判例,介绍流行理论,分析现行制度,发现研究课题,评判裁判得失。以法律知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法律,为法律学习者和实践者提供更具实用性的指导,这是法学书籍的发展方向。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法律学习由过去的从浓缩到浓缩、从抽象到抽象、从概念到概念,扩展为从浓缩到放大、从抽象到具体、从概念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使读者们对
票据法的学习与研究,从抽象变得更加具体,从死板变得更加活跃。
古人云,“例以辅律、非以破律”,所以从我国几千年的法律发展史而论,判例一直是我国传统法律制度与法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是自新中国建国后一段时期内被忽视了。然而事实证明,判例对审判工作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始终被我国各级法院所重视。作者从我国古代传统法律文化以及立法体制如宋代的编例、明代的条例等得到启发,即试图通过以理论统领判例,以判例论研究理论,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本书的特色所在。所以本书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利用现有的审判资源,收集了大量的票据司法判例,共有60余件,这些判例都是票据司法实务中的真实判例,有的选自于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媒体所公布的权威判例,有的则是取自于各地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其中有部分案件则是本书作者亲自所办,可以说本书是目前为止,收集票据判例最多的一次。作者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一种判例资源在学术领域逐渐实现公共化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