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的是,正当王老拳拳写作之际,正当我们殷殷期盼之际,病魔向他袭来,他的思维和动作越来越困难,不得不放下这本书的著述。但我却始终抱着幻想,觉得他还会好起来,还会再动手完成他的著作。到了去年,我才不得不被迫承认,除非发生奇迹,王老已难于完成这本著作了。至此,我转而希望将此未竟稿早日付梓出版。现在这个无可奈何的退而就其次的愿望总算实现了,这本未完的巨作终于出版了。我的高兴是难于描述的;我的哀伤也是难于言说的。因为这是一本可贵的著作,却是一本未完的著作;它为我国行政法学术著作的宝库中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也烙记着我国行政法学领域难以弥补的遗憾!
这虽然是一本尚未写完的著作,但它仍然深刻地反映出了我国行政法一代大师深邃的法学思想,以及对当代行政法发展的洞察力和准确把握。全书明快、朴实,让我们从比较中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各国行政法的特点和优劣,它为关心中国行政法治实践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提供了思索和借鉴。它将和王老以前的几部著作一样,对我国的行政法学研究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成为行政法苑中不朽的丰碑。
王老的著作是我们藉以学习的可贵财富,王老的人生历程也为我们提供了可贵启示。王老早年留学法国10年之久,在行政法和国际私法领域都有很深造诣。1956年,他响应周总理号召,毅然回国,被分配在北京政法学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直未能站上大学的讲台。其后,因为对外经贸大学需要一位法语教师,就请他去教授法语。王老在法语教学工作中,同样是竭尽全力,一丝不苟,此间还编写了一本法语教材。回中国政法大学后,王老已届花甲,他以可贵的有生之年,全部付诸于行政法学的教学研究,完全不虑及生活上最起码的条件。在我撰写此文时,眼前时时映现出王老身居陋室的清影。从我认识王老开始,他就住在位于朝阳区的狭小的二居室中。室中一床、一桌、一椅、一书柜,加上两个破旧的待客沙发,挤得转不开身。这一切,几十年了一成不变。王老以古稀之年,不知疲倦地致力于研究、著述,但器物却疲惫了,椅子破了,用一块垫子盖住破洞继续使用,可最后连电脑也疲劳罢工了。我们看不过去,大家设法给他换了电脑,买了新椅子。其间,因王老行动越来越困难,我们准备给置备一张自动控制可以摇起来的特制床,但被他谢绝。王老的物质生活是如此清贫,而他的学术贡献却是如此丰厚,他真正如鲁迅所说:“吃的是草,挤的是牛奶”他是我国法学界的楷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