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古法(灋)考释

  二
  法不是刑,法是何物?《说文》释灋(法),其义乖乱,但读者或可从中理出些头绪:一是获罪因犯法,可知法乃确定是否获罪之准则;二是刑罚亦需有法,此应为刑法;三是制器需有法,今谓之方法。再据段注所言,则经国治吏理财皆需有法。
  《尔雅·释诂》:“典、彝、法、则、刑、範、矩、庸、恒、律、戛、职、秩,常也。”法是“常”之一种,何解?其疏曰:“法、则者,《天官·冢宰》:‘以八灋治官府,以八则治都鄙。’郑注云:‘邦国官府谓之礼法,常所守以为法式也。则亦法也。典、法、则所用异,异其名也。’”《周礼》成书可能晚于《尔雅》(2),以其内容释《尔雅》文字,或难取信。《尚书·大禹谟》有:“禹曰:惠迪吉,従逆凶,惟影响。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従己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孔颖达疏:“正义曰:禹曰益言谋及世事,言顺道则吉,从逆则凶。吉凶之报,惟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言其无不报也。益闻禹语,惊惧而言曰,吁,诚如此言,宜诚慎之哉。所诫者当儆诫其心,无億度之事,谓忽然而有,当慎诫之。无失其守法度,使行必有恒,无违常也。……曲礼云:凡为人子者,听于无声,视于无形,戒于无形见之事,言备慎深也。安不忘危,治不忘乱,是其慎无形也。法度当执守之,故以秉法守度解。不失,言有恒也。……”又,《尚书·盘庚上》有:“盘庚斅于民,由乃在位,以常旧服,正法度。曰: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 注:“斅,教也,教人使用汝在位之命,用常故事,正其法度。”孔颖达疏:“正义曰:前既略言迁意,今复并戒臣民。盘庚先教于民云,汝等当用汝在位之命,用旧常故事,正其法度,欲令民徙,从其臣言也。民从上命,即是常事法度也。又戒臣曰,汝等无有敢伏绝小人之所欲箴规上者。”慎守法度,持之有恒;民从上命,即是常法。这从两方面说明法之恒常性质。
  《尔雅·释诂》:“柯、宪、刑、范、辟、律、矩、则,法也。”疏:“释曰:此亦谓常法,转互相训。柯者,执以取法也。宪者,《大雅·桑扈》云:‘百辟为宪’。辟,罪法也。刑、範、律、矩、则,皆谓常法也。”“柯者,执以取法也。”其据源于《诗·豳风·伐柯》。其诗曰:“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注:“柯者,柄也。礼义者,也治国之柄。”“笺云:克,能也。伐柯之道,唯斧乃能之。此以类求其类也,以喻成王欲迎周公,当使贤者先往。”孔颖达疏:“毛以为柯者为家之器用,礼者治国之所用。言欲伐柯以为家用当如何乎,非斧则不能以兴;欲取礼以治国者当如何乎,非周公则不能。言斧能伐柯,得柯以为家用,喻周公能行礼,得礼而治国。能执治国之礼者,唯周公耳。……正义曰:《考工记·车人》云:柯长三尺,博三寸,厚一寸有半五分,其长以其一为之首。注云:首六寸为关头斧也,柯其柄也,是斧柄大小之度。斧喻周公,柄喻礼义。斧能伐得柯,喻周公能得礼。柯所以供家用,礼可以供国用。故云礼义者治国之柄也。是以柯喻礼,则知斧喻周公。虽以斧喻周公,斧不能自伐得柯,必人执之,是人与斧共喻周公也。人执斧能伐柯,既伐得柯,人又执柯以营家用,喻周公能得礼,既能得礼,周公又能执礼以治国。以此美周公也。”以柯喻礼,其意或谓礼亦属于法。若此说成立,礼、宪、刑、范、辟、律、矩、则等等,皆属法之范围。
  《尔雅·释训》:“宪宪泄泄,制法则也。”注:“佐兴虐政,设教令也。” 疏:“释曰:李巡曰,皆恶党为制法则也。孙炎曰,厉王方虐,谄臣并为制作法令。《大雅·板》篇云:‘天之方难,无能宪宪。天之方蹶,无能泄泄。’毛传云:‘宪宪,犹欣欣也;蹶,动也;泄泄,犹沓沓也。’郑笺云:‘天斥王也。王方欲艰难天下之民,又方变更先王之道,臣乎,女无宪宪然,无沓沓然,为之制法度,达其意以成其恶。’皆是佐兴虐政设教令也。”毛传:“《板》,凡伯刺厉王也。”所谓“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是讽刺周厉王兴虐政,制恶法。西方分析法学认为,恶法亦法。从《尔雅》这部分文字及其注疏看,周厉王之恶法,亦被称为“法则”、“政”、“教令”、“法令”或“法度”。此正如苗民之“五虐之刑”亦称为法。可知中国古代之所谓法者,超越于善恶等道德内容。
  三
  《尚书·大诰》:“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获?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肆予曷敢不越卬敉宁王大命?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注:“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不为其易,则难者可知。”孔颖达疏:“正义曰:子孙成父祖之业,古道当然。王又言曰,今顺古昔之道,我其往东征矣。我所言国家之难备矣,日日思念之。乃以作室为喻,若父作室,营建基址既致法矣,其子乃不敢为之堂,况肯构架成之乎。”此乃以造屋之法喻治政之法。《大诰》又云:“王曰: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越天棐忱,尔时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邦?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尔亦不知天命不易?”注:“于天辅成汝天下,是知无敢易天法,况今天下罪于周,使四国叛乎。” 孔颖达疏:“正义曰:既言四国无救之者,王曰又言叹今伐四国必克之,故告汝众国君及于汝治事之臣,所以知必克者。故有明国事用智道者亦惟有十人。此人皆蹈知上天之命,谓民献十夫来佐周家。此人既来,克之必也。于我天辅,诚信之故。汝天下是知无敢变易天法者。若易法无信,则上天不辅,故无敢易法也。况今天下罪于周国,使四国叛逆,惟大为难之人,谓三叔等,大近相伐于其室家,自欲拔本塞源,反害周室,是其为易天法也。彼变易天法,君不早诛之,汝天下亦不知天命之不可变易也。”此种论说所强调者乃天定之法。从造屋之法至治政之法再至天定之法,法之种类及其内容不同,其法之性质有无共同之点?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