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难以认可的是:为什么民主思想就不好?为什么民主思想就必须戴上“资产阶级”的帽子?
五
他从未想到自己的人生之路,有那么多的厄运像地雷一样埋伏着。1957后,这个抱负理想、才华横溢的青年,一下子被打入政治地狱。与他留学时期相爱、回国后结婚的妻子,也在组织的迫使下与他离婚。离婚之后,他被流放到山西放羊、劳动。在一次抬钢丝过铁轨时,由于疲劳过度,他居然没有听见呼啸而来的火车,被火车带出了几十米远。死神像一股突然的凉风,卷走了他的一条腿。
“逆境给了我磨难和考验,使我更能以平常心看待一切,我喜爱的一句格言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家民族如此,个人也如此。逆境给了我沉思与回顾,使我更能以正常心看待一切,已经没有什么可迷信的了,我喜爱的另一句格言就是:‘只向真理低头’。”后来,他总结说。
六
持续了22年的逆境终于结束。1978年底,北京政法学院(后更名中国政法大学)复校,他得复教职。1979年后,他便大胆提议,开设了复兴民法传统的罗马法和西方民商法课程,并亲自授课。此举开国内现代法学教育之最先。从那时起,财产自由、契约合同自由、权利神圣与理性责任这样的概念,开始深入中国法学界。他不知疲倦,不计得失,为中国政法大学的复兴而奔波,居功至伟。他成为一个公认的出色的法律教育组织者。1988年,他被推举为校长,实至名归。
执校期间,他挽留、帮助、引进了许多优秀教师。他爱惜学生,尊重学生的合理意愿。他确立了民主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并进的原则。他说,学法律的人固然需要埋头于法律条文的诠释和学理的探究,但离开了民主、人权这样的基本目标,法律就会苍白无力。有人曾说,在“红色校长”和“民主校长”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但他认为,法学教育不应该过分强调空洞的形态问题,不能把中国法学教育孤立于人类丰富的法律知识体系之外。他率先贯彻了这种教育思想,培养了一批有强烈责任感的法学人才。他敢于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以自己强烈的道德勇气,赢得了师生们的尊敬与爱戴。在他1990年免去校长职务之后,他在法学界乃至全社会反而声誉更隆。他成为了法学大学晚辈后学们心目中的无冕校长。他在政法大学的讲座,走廊里也会挤得水泄不通。政法大学的毕业生,都以穿上他题写的“只向真理低头”的毕业衫为荣。有一年毕业典礼,他不在台上,同学们高呼着“江平”、“江校长”,久久不肯散去。
七
1990年2月15日,司法部派员到中国政法大学,宣布免去江平的校长及校党委委员职务。官方文件宣读完毕之后,安排了江平先生的讲话,全体教师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欢迎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