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产品贸易——浅谈农业补贴措施

  (二)中国农业国内支持的特点
  从中国农业市场化的进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经济向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转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构性转型,在此过程中,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支持政策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目标多元化、手段众多、内容庞杂的政策体系。
  1、政策目标逐渐由单一的增加供给向多元化的目标转变。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农产品总体上供不应求,增加农产品产量成为中国农业政策的一个中心目标。但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供给由全面的短缺走向“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地、区性现对过剩”。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一是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下降;二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土地沙化面积增加,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突出;三是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越来越面临着国外农产品的激烈竞争,品质差、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增加供给的目标在农业支持政策中的地位逐渐下降,而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逐渐成为农业支持政策的重要目标。
  2、投入资金量逐步增加,逐渐由“负保护”转变为“正保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中国农业财政投入不断增加。有关研究显示,中国以生产者补贴等值衡量的农业保护率正从负保护向正保护转变。
  3、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内容覆盖了农业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围绕着不同的政策目标,中国先后出台了各种农业支持政策。如加大了产粮大县和产棉大县的基础设施投入;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理念;为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害,逐步建立病虫害防御体系等。随着农业支持政策内容的增多,其覆盖面也逐步拓宽。如在品种和领域上,不仅支持粮棉等大宗作物的发展,也出台了对蔬菜、园艺产品的支持政策等。
  4、农业支持和保护的手段和方式多样化。随着农业支持政策内容的不断增加,支持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在加大对农业科研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病虫害防御等基础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了市场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信息服务、价格支持、环境支付等支持政策。中国也实施了某些《农业协定》规定的绿箱措施。
  (三)中国农业国内支持的问题
  现行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对于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力的增强,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中国整个经济管理体制和财税体制都很不完善,带有明显的过渡性,所以目前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还存在着不完善。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