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档案阅读与法律史研究——以英租威海卫法律史研究为例

  显然,并非由于时间,而是出于制度。这些档案原本就是按照某种制度制作出来的,它的话语逻辑与兴趣爱好是某种制度事先安排好了的。制度有它自己的历史连续观,在它的制度化的集体无意识中,它知道自己所处的历史位置。这些档案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编织一个连续的历史,一个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国中之国”。档案本身就包含着一个有主导性话题的文本系统,这种主导性首先要排除那些被认为“无需保留”、“没有价值”、“无意义”的文件与话语,比如,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找到某个学生曾经写出的一篇感人至深的优秀作文,他的人生状况或许正是在这篇作文中得以表露。然而,我们却可以发现他的考试成绩。这个学生的考试成绩之所以被保存下来,是因为在制度看来它具有某种价值和意义,是制度把它命名为关于什么什么的“档案”。在教育的所谓教化中其实包含各种“规训”,这些“规训”是比刑罚更为有效和持久的社会控制方式。在这种“规训”中,考试引入了法律的“无形之手”,考试成绩是教育机构施以某种奖励与“惩罚”的依据。这或许就是我们为什么可以轻易地发现那么多“考试成绩单”,却找不到一篇“沉默了的”学生作文的秘密。我们看到,这种制度性的文件从一开始关心的就只是制度本身,它并不关心在制度中偶然出现的人。
  在那些表面上看似杂乱无章的制度性文件堆积中,存在着它的“家族类似性”的文件关系。它们在无边无际的文明话语世界中突如其来地冒出,随后又淹没在暗无天日中,直到现在它们还被冷落在英国和中国的某些角落。[6]但它们就象你电脑中某个GIF动画文件一样,即使你永远不去点击打开它,它也在自身的关联性中永动机式地不知疲倦地动着,它的连续显示是由程序编制好了的,这一帧后面必然跟随着那一帧。档案文件的表面秩序尽管较为混乱,但它们提供的话语则存在着一个井然有序的关联,这种连续的有机的话语世界,是由对象与主题决定了的。在特定对象的标记下,或者说以特定对象为参照下,它们形成一个整体,一个有关联的话语群。而主题则提供一种内在的话语的重新组织关系。发现、安置这个对象的具体位置,理解、说明主题的基本思想,这是传统历史学的基本工作。在这一工作的更为细致的专业领域,比如法律史学科,它首先关心的会是:哪些档案保存、记述了那些法律?随后,法律史学科将做更细的区分,它要问:哪些属于公法哪些属于私法,有关土地制度的法律又保存在哪些文件上等等。不止于此,法律史学科还需要进入“构筑历史”的那些材料:哪些属于这些法律的背景材料?在这些背景材料中,哪些属于关于立法的,哪些属于关于司法的,哪些属于关于行政执法的等等。
  这里,涉及档案分类与剥离法律制度文本话语的关系。档案管理术语中对什么是“全宗内档案的分类”解释是:按照全宗内档案的来源程序、产生时间、内容和形式的异同分门别类,构成有机的体系,以条理地反映立档单位的历史面貌。档案管理术语中的这个解释提供了分类的多重标准。分类总是以分类者信赖的知识体系为依托并取决于目标与实践兴趣。一宗档案的内部有一个分类,而某一研究课题将按照自己的需要对档案进行研究性的再分类,这时,档案是作为具体课题的研究对象看待的,它具有了学科与具体课题赋予它的新的价值与使命。这种工作好象在分割文件以及它所包含的文本,因为它是在按另一种原则或思路重新组织历史陈述。但是,正象上面提到的那个GIF动画文件一样,有关联的话语群本身完整无损,依然故我。法律史学科只是在拷贝连续帧中的某些段——一定数量的帧,它只是有选择地拷贝,而不是创作一个新的GIF动画文件。传统历史理论在其哲学向度上总是力图追问“起源”与“本质”这样一些“形而上学”问题,它要描述或再现一个事先未经反省的“连续性”、一个整体性的“宏大历史”,而问题的解决又寄托于各种“起源”、“本质”观念的创作力与统一力。这样,它其实已经超出了历史文本本身。我们还是以GIF动画文件为例:某一GIF动画文件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特的GIF动画文件,只是在于构成它的材料——各种静止的GIF图象文件与材料之间的秩序安排,我们既不能把某一个最先的静止图象,也不能把那些静止图象的秩序安排当作本源。如果非让本源的概念出现不可,那就只有超越GIF动画文件的实际存在即超越它作为可看的文件这一实际存在,也就是说必须先把GIF动画文件本身“形上”化,使它不再是一个可看的对象。我们看到,GIF动画文件作为一个可看的文件,它只是提供每一帧出现的方式与条件。同样,历史上实际存在着的那些文件以及它所包含的文本,也只是提供历史陈述出现的方式与条件,如果我们象看待GIF动画文件那样去看待历史档案文件,我们就既不可能读出什么背后的“本质”,也不可能追问它的“本源”。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对连续性的“优先形式”作了分析,他认为应当摈弃两个观念:一是,“认为在所有表面的起始之外,还有着一个秘密的起源”;二是,“以为每一个明显话语都神秘地建立在一个已说过的东西上;而这个已说过的东西并不简单的是一句说出来的话,一篇书写出来的本文,而是一个‘从未说过的东西’”。[7]这是他对“本源”与“本质”的解释学拒斥。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