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认定医疗侵权法律方法的实际应用(医疗侵权案例分析)

  6、实际解决过程:在法庭调解过程中医方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积极进行庭外和解。患方意识到依法赔偿数额较低,告知医方其准备撤诉去上访。双方最后“庭外和解”。
  4 案例三
  某女75岁,因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一个月,加重4天,于2002年12月12日入院。.查体:神清,查体合作,体温36.4度,呼吸22次/分,脉搏76 次/分,血压170/120毫米汞柱。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心律齐。专科情况:腹膨隆,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腹软,全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入院诊断;肠梗阻。给予抗炎、补液、胃肠减压、禁食水等处理。第二天行下消化道造影提示“结肠癌”,继续保守治疗共8天。于2002年12月20日中午行左半结肠切除术。术中探查:由于梗阻时间长,肠管高度扩张,小肠直径8cm,结肠12cm,空肠切口行肠减压,吸出肠内容物5000ml,降结肠肿物6×6cm,与后腹膜浸及并固定。行部分降结肠切除术,有大便溢出至腹腔,消毒后行端口吻合。术中发现脾下极有小裂口,缝合后出血不止,行脾切除术。病理回报:结肠管状腺癌侵及浆膜。术后第4天腹部切口全层裂开,于12月24日行全层减张缝合术,术中所见:肌层有多量脓性分泌物。12月26日8:00主任查房:患者结肠癌术后,肺感染,腹腔感染,各项生化指标低于正常,给静脉高营养,改为病危护理。12月27日凌晨3:30血氧饱和度79%,血压80/50毫米汞柱,呼吸心跳停止,临床死亡。患者死亡后,医生向患者家属交待:患者死于感染,术中做脾切除。
  原告(患者家属)认为:医院诊疗不得当造成感染及切除脾脏导致患者死亡;
  被告(医方)认为:患者因癌症发生肠梗阻,抵抗力低下易发生感染,肠
  切除为了解除梗阻,手术符合适应症。肠切除为有菌手术感染是正常合并症。
  切除脾脏是为了及时止血,当时来不及告知患者仅侵害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与感染性休克造成患者死亡无因果关系。
  分析与认定(参照标准、证明评价、证明标准结合式)
  1、患者前期状况:某女75岁,因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一个月,加重4天,于2002年12月12日入院。入院诊断;肠梗阻。给予抗炎、补液、胃肠减压、禁食水等处理。第二天行下消化道造影提示“结肠癌”,继续保守治疗共8天。于2002年12月20日中午行左半结肠切除术。术中探查:由于梗阻时间长,肠管高度扩张,小肠直径8cm,结肠12cm,空肠切口行肠减压,吸出肠内容物5000ml,降结肠肿物6×6cm,浸及后腹膜并固定。行部分降结肠切除术,有大便溢出至腹腔,消毒后行端口吻合。术中发现脾下极有小裂口,缝合后出血不止,行脾切除术。病理回报:结肠管状腺癌侵及浆膜。12月26日8:00主任查房:患者结肠癌术后,肺感染,腹腔感染,各项生化指标低于正常,给静脉高营养,改为病危护理。12月27日3:30血氧饱和度79%,血压80/50毫米汞柱,呼吸心跳停止,临床死亡。
  2、损害结果:感染性休克死亡
  3、争议的诊疗行为:左半结肠切除术,肠减压术,脾切除术。
  4、损害结果、因果关系认定:结肠癌是成人低位肠梗阻的最常见原因,术前肠道准备非常重要。癌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经根治手术后,5年生存率在75%以上,感染不是其正常合并症,感染与死亡有因果关系,缩短了患者生存时间(100%)。切除脾脏是为了及时止血,未告知患者仅侵害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与感染性休克造成患者死亡无因果关系
  5、医疗过错、违法行为认定:第一,术者在切肠管前行肠管减压术,减压
  应在增粗的结肠做引流,而术者却在空肠引流,导致了切开肠管后粪便污染了全腹腔。第二,结肠癌肠梗阻手术原则应该分二期手术完成,一期手术完成切除结肠癌,腹壁造瘘术,二期手术完成结肠还纳,行结肠吻合术。术者违反了操作常规一次完成肠切除、肠吻合手术。医疗过错成立。诊疗行为违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