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
①有关三审终审制的具体内容,可参见陈桂明:《我国民事诉讼法上诉制度检讨与重构》,《法学研究》1996 年第4 期;傅郁林:《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从民事程序视角的比较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2 年第4 期;以及杨荣新、乔新:《重构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探讨》,《中国法学》2001 年第5 期。
②关于再审事由的具体设计,可参见张卫平:《民事再审事由研究》,《法学研究》2000 年第5 期;李浩:《民事再审程序改造论》,《法学研究》2000 年第5 期。
江伟. 民事诉讼法学原理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33 ,334.
陈桂明. 我国民事诉讼法上诉制度检讨与重构 . 法学研究,1996 , (4) .
景汉朝,卢子娟. 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 法学研究,1997 , (5) .
傅郁林. 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从民事程序视角的比较分析 . 中国社会科学,2002 , (4) .
史蒂文·苏本,等. 蔡彦敏译. 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 . 法律出版社,2002. 269.
陈珊. 第三审上诉理由之表明 .
民事诉讼法之研讨·一 . 台湾三民书局有限公司,300.
哈泽德,等. 张茂译. 美国民事诉讼法导论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38 ,197 、198.
谢怀木式译.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137 - 138.
白绿铉. 美国民事诉讼法 . 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 23.
张卫平,陈刚. 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12 - 26 ,23.
林榕年. 外国法律制度史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323.
傅郁林. 比较
民事诉讼法国际研讨会综述 . 中国法学,2002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