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浅议“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规划
魏衍亮
【全文】
一、美国科技资源的配置状况
美国科技资源的配置有三个特点:
(一)向大企业集中
例如,美国100家大企业的研究工作量占整个产业界的绝大部分,雇用的科技人员数量占全国就业科技人员总数的60%~70%。每年投入的科研资金占全美国科研开支的70%左右。
相反,我国100家大企业的科研经费加起来,也比不上半个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
(二)向私营机构集中
例如,美国私营机构(出了微软、波音、洛克希德马丁、IBM、google、HP等私营企业,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等著名大学也是私营机构)雇佣的美国科技人员占全国就业科技人员总数的95%以上。每年支配的科研资金(包括联邦政府对私立大学和私营企业的项目拨款)占全美国科研开支的95%以上。
相反,我国70%的科技人员在国有单位。中国经济腾飞即将结束,但是发展中国家新兴私营科技企业100强里,仅有中国一个华为公司;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经济腾飞阶段诞生大批私营企业巨头的局面在我国没有出现。中国经济,说白了,就是个虚弱的大胖子。
(三)向沿海和五大湖区的科技园区集中
美国科技资源大部分配置在这些气候温和、舒适的地区。
相反,我国是行政强势配置。哪里行政能力强,哪里的科技资源配置就更密集,没有向沿海地区聚集的态势,能看到海、湖的科技园区极为罕见。
二、美国专利的配置状况
(一)向大企业集中
例如,2007年度,美国授权发明专利超过1000篇的公司有13家,占美国全部授权发明专利的15%;授权发明专利超过100篇的公司有173家,占美国全部授权发明专利约41%。
相反,我国授权专利没有向大企业高度聚集的态势。
(二)向私营机构集中
美国绝大部分发明专利配置在私营机构。
相反,我国大部分发明专利配置在公立机构。
(三)向沿海和五大湖区的科技园区集中
美国大部分发明专利配置在沿海和五大湖区的科技园区。
我国没有这个特点,也没有这个趋势。
三、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战略定位
中关村科技园区入驻企业超过二万家,中国一流科技企业基本上都入驻了。例如,华为、联想、百度、海尔、海信、紫光、中兴、方正等。国外大型科技企业也纷纷入驻中关村科技园区。例如,微软亚洲总部、Google中国总部、三菱、宝洁、惠普、西门子、甲骨文等都已经入驻中关村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