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白皮书:展示一个正在成长的法治中国
蒋立山
【关键词】法治白皮书
【全文】
一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又是欣逢奥运、令世界倍加关注中国的一年。《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在这一年发表,客观上强化了它的总结与展望的意义。
说起中国的法治状况,人们容易有一种直观的印象,即中国法治远不如中国经济发展那样成就显著,甚至于对法治状况的批评远多于肯定。这种印象一方面是源于法治建设客观存在的某些不足与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法治建设的特殊复杂性缺乏理性认识。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中国社会现代化事业的一部分。法治建设既要完成自身的制度转换,同时又承担着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转型秩序治理,其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是我们以前认识不足的。这说明,以简单直观的印象评价一国法治、特别是一个成长中的法治国家,往往有失片面。《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就是要系统总结三十年来的中国法治建设,向世界展示一个法治中国的堀起进程,它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二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的最大亮点,就是较完整地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正在成长的社会主义法治中国。一般说来,构成白皮书思想亮点的东西,一是新意,二是正面论述且地位重要。依此要求看,《中国法治建设白皮书》好象更多地是用事实说话,除了正面论述了法治发展三十年的七个方面的成就外,没有刻意追求和集中阐述思想亮点。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法治白皮书的细节亮点很多。整个个白皮书的各个部分及其里面的一系列细节亮点,共同描绘了一个成长中的法治中国图景。白皮书的具体亮点可归纳为五点。
第一个具体亮点,白皮书确认了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的价值。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经济文化仍然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从人治转向法治,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跨跃,是用了无数教训和代价换来的。
第二个具体亮点,白皮书重申了为各国所认同的法治的核心内涵:
宪法和法律至上。可以这样说,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
宪法法律至上,既是法治建设的根本宗旨,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这是中国法治三十年发展成果的思想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