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黄秩和:假律师生存的空间(3)

  虽然李明声称自己是真正的公民代理,但是,其所收的咨询费却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他的服务部的营业执照上清楚地写着“经营范围及方式:劳动争议咨询(以上均不含法律法规咨询及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需前置审批和禁止的项目)。”
  “让我们进行劳动争议咨询,但是劳动争议咨询怎么可能不涉及法律法规的咨询呢?这不是自我矛盾吗?”面对着这个排除式的营业执照,李明很是迷茫。
  “据我了解,现在深圳的劳动争议服务部有18家以上。基本上当公民代理的,我接触到的95%以上都是从工厂里面出来的,特别是受过工伤,打过官司的。所以现在有一些公民代理做得很不规范,社会上都把我们叫做黑律师,我们也很痛心。”小学毕业的李明自己走上公民代理之路,正是有因自己受了工伤却由于不懂法而输了官司的启蒙。
  应对 增强法援力量扩大律师队伍?
  在李明看来,法律援助是需要的,但是公民代理和劳工咨询、服务组织的存在也是合理的。他的劳动争议服务部已经在尝试开展法律培训,每一期预定的50名名额总是会超员到70多人。
  当“黑律师”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时候,司法机关和律师协会是喊得最凶的。“黑律师”的出现,不仅仅是抢走了本来属于正规律师的市场,并且也让社会对律师产生了种种误解,在于秀峰和张志看来,“黑律师”就是律师行业的死敌。
  “公民代理的大量出现是因为深圳外来工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他们又无法支付高昂的律师费,这才是公民代理出现的真正原因。”李明认为。
  “黑律师关外多关内少,这正是我们律师协会需要反省的。关外地域广大、人口分散、律所数量少,而关外特别是外来工有着巨大的服务需求,这种供需矛盾给黑律师提供了机会。”张志表示。
  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龙岗区的律师事务所只有15家,宝安区包括外地律所的深圳分所在内一共有28家,而在深圳律师协会网站登记的律师事务所多达230多家。张志表示:“应该允许律师事务所在关外设点,解决关内外法律服务不平衡的矛盾。同时要鼓励关外加强自身建设,扩大律师队伍。”
  与此同时,外来工劳动争议案件的标的额小也导致很多律师不愿意代理此类案件。于秀峰表示,“更多的法律援助会很好地解决问题。深圳的外来工很多,需要市、区加大法律援助的工作。”
  于秀峰透露,2005年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六庭(劳动争议庭)共判决1.6万件。而深圳市目前一共有律师4000名,不含各区、各劳动站的劳动争议案,如果每个律师代理4件就能够完成。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