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宪政解读

  1957年5月,雷震与郭国基、杨金虎、吴三连等台籍人士申请成立“中国地方自治研究会”,以改革国民党长期包办台湾地方选举的弊端,但遭到国民党当局的禁止。雷震于是与胡适商量筹建“中国民主党”。1958年5月胡适在《自由中国》社讲演《从争取言论自由谈到反对党》,与雷震等相互呼应。胡适、雷震的行动得到美国各界尤其是舆论界的支持,同时也给国民党施加了极大的压力。随着组党工作步伐的加快,《自由中国》与国民党的冲突一触即发。
  1959年3月,胡适发表《容忍与自由》一文。殷海光先生盛赞此文为“近四十年来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文献”,由此可见,此文彰显了自由主义的理性光芒,是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在晚年的集中体现!其文曰:“殷海光先生誉为“我自己叙述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故事,为的是要说明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他进一步讲到,“我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因为我年纪越大,我越觉得容忍的重要意义。……一切对异端的迫害,一切对‘异己’的摧残,一切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思想言论的被压迫,都由于这一点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心理。因为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所以不能容忍任何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信仰了。”最后,胡适指出,“我曾说过,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我现在常常想我们还得戒律自己:我们着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45]“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似乎成为胡适自由主义的绝响!
  1959年11月,胡适公开表示反对蒋介石第三届连任总统。1960年9月,《自由中国》主持人雷震被捕,《自由中国》停刊。1961年11月,胡适在台北“东亚区科学教育会”上发表《科学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改革》的演讲,引起“围剿”。胡适心脏病复发,入台湾大学医院。1962年2月24日,胡适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届院士会议,心脏病猝发而死,——一代自由主义宗师与世长辞!别了,自由主义;别了,胡适的梦!暮年的胡适内心是凄凉的,但自由主义的种子已经播种在华夏神州的土壤里;历史将永远记得“我们的朋友”胡适之的笑容,——自由主义的幽幽精魂,永世不朽!
  三、自由主义的悖论:反省胡适自由主义及其宪政意义
  悖论,实乃理性之癌变!自由主义之悖论,是指自由主义思想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性。按照胡适的解读,自由主义并非舶来品,我中华文明亦蕴含着自由主义的朴素思想,但这种自由主义又缺乏西方所特有的政治自由主义色彩!因而,在我们看来,中国语境下近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肇始于胡适自由主义思想,——胡适是自由主义之集大成者,是中国自由主义的一面旗帜!所以,我们要解读自由主义的中国性,必得研究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坦率的讲,国人对于胡适的误解太深,亦有扭曲的成分,——这何尝不是自由主义之大悲哀?因而,我们要还原一个真胡适,心平气和地论胡适,理性审慎地解读胡适,科学实验地剖析胡适!申言之,我们要反思胡适自由主义及其宪政意义!
  (一)胡适自由主义的理性内核
  胡适自由主义是一个体系化的产物,具有其合理的内核,我们应当理性地加以剖析!根据前文的史学追述,我们已经看到了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清晰脉络,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我们认为,胡适自由主义之理性内核至少至少应当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健全的个人主义,是胡适自由主义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胡适的个人主义是健全的个人主义,而非狭隘的个人主义,因而,他的个人主义具有伸缩力,与国家主义既对立又统一,形成辩证之和谐!胡适认为,纵观中华文明上下之五千年,是泯灭个性的历史,是国家主义压制个人主义的历史,是不利于个人充分张扬个性的历史。比较东西文化,他提出要自由,便要健全的个人主义。他劝诫青年学子,你要想有利于社会,你便要首先把自己塑造成才,塑造好自己这块儿器。他进一步指出,要想争国家之自由,必先争个人之自由!因而,胡适的自由主义是主张个人主义,而非集体主义的!同时,胡适从社会政治的高度,认为社会之自由与民主,需要张扬人的个性,倡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言论自由!在我看来,胡适自由主义的一系列言论行为都难以挣脱“健全的个人主义”这一基本思维路径!
  第二,和平的改良主义是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有力张力。胡适之先生是反对暴力革命的,这一点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他生前的一系列言论,没有一个是不主张和平主义与改良主义的,——穷其一生,他是一个彻底的改良主义者!他反对激进的暴力革命,主张一点一滴地再造文明!他津津乐道的依然是当初的新文化运动,并美其名曰“中国的文艺复兴”,努力从学术文艺上为中国之复兴“造新因”!他认为中国之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须用科学民主的精神改革我少年之中国!
  第三,英美宪政模式是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石。胡适是受过英美式政治训练的精英人士,深谙英美宪政之精义,倡导以宪政为基石的民主与法治。他主张过好政府主义,其初衷是好的,但在宪政之实践中终究“流产”,——破灭了他美国式的宪政之梦!他倡导过联省自治,其实质是主张美国的联邦制,对此,我们应当加以批判,——我国只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他在人权论战中,高举自由主义旗帜,激烈抨击作为国民党党义的“三民主义”,质问孙中山的“宪政三段论”,批判国民党政府的《建国大纲》!他在美国四年大使期间,分析了民主与极权的冲突。国共内战时期,他甚至准备参加副总统的竞选!《自由中国》时期,他敢于直言“进谏”,公开反对蒋介石当选第三届总统!其言其行,都是以英美宪政精神作为参照系数的。
  第四,实验主义哲学是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胡适醉心于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并以此为自己言论的基点,从“问题与主义之争”到危害社会的“五敌说”,均渗透着胡适的问题意识。他不迷信任何主义,反对终极真理,主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验主义哲学经胡适之手,改造为胡适的治学理念,即“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胡适的自由主义是重视实验训练的,胡适的人生是实用人生!
  第五,科学与民主,是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磁力场”。胡适比较西洋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优劣,极力倡导科学之精神,民主之风气!如其诗所言:“看尽柳州山,看遍桂林山水,天上不须半日,地上五千里。古人辛苦学神仙,要守百千戒。看我不修不炼,也腾云无碍。” [46]又如:“我们叫电气推车,我们叫以太送信,——把自然的秘密揭开,好叫他来服务我们人。” [47]胡适对于科学的提倡,对于民主的推崇,正是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魅力之处!
  第六,怀疑精神与批判意识,是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助推器”。胡适深受赫胥黎的怀疑主义精神的影响,并引用尼采名言“重新评估一切价值”,主张整理国故与输入学理,进而对于一切旧文化加以批判,倡导新文化运动。以怀疑精神为标尺,胡适的自由主义言论,每每不同于流俗,从而焕发出自由主义的旺盛活力!胡适的率性,使得胡适在怀疑与批判基础上的言论,具有极强的爆发力!
  第七,独立精神与中立意识,是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支撑。如此文所言,胡适自由主义思想最终走向了“癌变”,但“癌变”以后又有“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绝响!归根结底,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支撑是胡适的独立精神与中立意识。一旦胡适的独立精神丧失,中立意识缺位,胡适的自由主义便行将灭失,无地自由!胡适自由主义思想之所以受人推崇,就在于他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心,彰显独立精神,体现中立意识,不偏不倚地评论时局!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