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人们对特权的矛盾心理

  

  (洪秀全)将大量妇女作为个人的性工具。洪秀全还未公开造反时,就有妻妾多人。到了占领小小的永安,已有36人。进南京后,每做生日,蒙得恩就要为他献上美女6人;每年春暖花开之际,蒙得恩还在天京13道城门口为洪秀全选美女。甚至干脆明文规定,“所有少妇美女俱备天王选用”。到太平军败亡时,天王有妻妾88人(一说108人)。宫中有横直均8尺的大雕花床,干什么用的,不言而喻。洪秀全因妻妾太多,连姓名都记不住,干脆一概编号;而且写了几百首管教妻妾的《天父诗》叫她们背诵,这些良家女子遂完全成了他纵欲的性工具。从而,洪秀全将皇帝和邪教主对妇女的占有发展到极致。 


  

  上述洪秀全的事例仅是一个代表,但它折射了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领袖造反的共同逻辑:农民起义成功,意味着旧特权秩序的终结和新特权秩序的建立;农民起义失败,常常是因为在旧特权秩序退出历史舞台前,其领导人超前消费了特权。所以,我们固然不能讲农民起义中没有为民请命的因素,但换汤不换药的历史现象也多多少少揭示了农民起义领袖们想成为新的特权者的初衷。公元前209年7月,飘荡在蕲县大泽乡上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语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这一艺术形象亦生动地印证了这个分析。阿Q痛恨赵太爷等特权阶层,因为他们鄙视、压迫自己,所以他动了“革命”的念头,不过“革命”的目的仅仅是脱贫入富,享受特权阶层的种种优遇。这一点从阿Q在土谷祠中飞动着的念头中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请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两个饼,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点过的四两烛和一个树烛台,点起来,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 


  

  “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