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破“庞氏骗局”的玄机
蔡奕
【全文】
华尔街“巨骗”麦道夫一手导演的惊天弊案,使古老的“庞氏骗局”又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我国的证券市场也存在大量疑似“庞氏骗局”的违法违规活动,如某些省市泛滥的非法销售“原始股”活动,一些非法中介机构通过编造或夸大回报率、发展上下线的方式销售理财产品等,这些活动都具有与“庞氏骗局”类似的行为特征。人们不禁发问,究竟“庞氏骗局”有何种玄机奥妙,居然令如此多的参与者如痴如醉,心驰神往,甘心情愿堕入陷阱,其中甚至不乏号称“最聪明的人”的金融投资精英。
“庞氏骗局”的前世今生
“庞氏骗局”源自于一个名叫查尔斯. 庞齐的意大利人。一战结束后,他利用国际经济体系和货币金融体系的混乱,公开宣称,购买欧洲的某种邮政票据,再转手卖给美国,便可以获取暴利。庞齐一方面在金融方面故弄玄虚,另一方面则设置了巨大的诱饵,宣称所有的投资在45天之内都可以获得50%的回报。
为了迷惑信众,最初的一批参与者的确在规定时间内拿到了庞齐所承诺的回报。于是,后面的参与者大量跟进。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差不多有4万名波士顿市民,像傻子一样变成庞齐的赚钱工具。他们共向庞齐无偿贡献了1500万美元的巨额金钱。庞齐一时间成为风云人物,甚至被一些愚昧的美国人称为与哥伦布、马尔孔尼(无线电发明者)齐名的最伟大的三个意大利人之一。
庞齐本人于1949年在巴西穷困潦倒而死,但以其命名的“庞氏骗局”却在国际金融界长盛不衰。其著名案例如 戴夫•罗斯的“连环信”骗局、英国的女性传销骗局、阿尔及利亚的“金字塔”传销骗局乃至新近的麦道夫基金弊案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改头换面的“庞齐骗局”也大量进入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南方地区曾经出现一种“老鼠会”,以高息敛财,就是“庞齐骗局”的翻版。此后的一些非法传销、非法集资案件,也深深烙着“庞氏骗局”的印迹,如轰动全国的浙江吴英非法集资案件、内蒙和山东的万亩大造林案件等。只不过这些案件在标的、手段、回报周期、回报方式、受众等技术环节更为隐蔽,更具欺骗性而已。近年在证券市场中,也出现了“庞氏骗局”的阴影,在证监会查处的一些非法证券发行、销售活动中,也普遍存在通过虚设事实、夸大收益率、发展下线、资金拆补等方式招揽和吸引投资者参与的行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