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马克思、福柯、伯尔曼与我

  
  错杂的历史 

  
  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念为什么在为人所尊敬的同时质疑声不断,以我看来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外,还存在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以及上层建筑内部的相互作用。马克思的理论除了说明决定这一方面外,在反作用和内部相互作用两方面都涉及不多。尤其是上层建筑的独立性究竟有多大?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究竟有多大?以什么标准来判断一种作用是决定作用还是反作用?这些问题都是那么的耐人寻味。 

  
  其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区分,也许从理论上来说是一个恰当的划分,但在实际中却无法形成一种很好的现实对应。马克思的这种理论划分,按照我的理解,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时期”这样一个特点时间段上的。只有在这个时间段上,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成熟性和革命时期的特殊性,才使得这种二分法在现实社会中能够显现出来。在其他时候,现实中的事物,无论是法律、宗教等等,都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个综合体。这样一来,实际中的历史就会乱作一团,按照实际存在的社会事物为主体来考察,会出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互相决定的情况。 

  
  因为理论与实际的天然鸿沟,才有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社会的不断认识。甚至正因为这种鸿沟的存在,它不但没有削弱理论的价值反而使其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接受正统教育的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七、八年前的我,刚刚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个时候将反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成熟”的标志,似乎只有那样才能显得自己有主见、有性格。在大学初期,因为国内学术界的成果贫乏,我更多的接触西方的经典著作。当我自问对西方的政治、法律学说有一个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思考之后,我不得不说,我重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的基本理论框架。因为某些政治宣扬的反作用的原因,我可以听到不少同龄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那种不屑,但那种不屑和七、八年前的我所体现出的反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对于那些人来说,说不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体系,不知道唯物史观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这个题目今年的考研题有哦)。尽管我所写的这些,更多的是为了自我总结。但在最后,我还是用表达我对一种成熟的思考的理解--面对任何一种理论,你可以赞成它、反对它,甚至可以抨击它、鄙视它,但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对这个观点理论的理解上。如果没有自主的理解,而仅仅是一种人云亦云的说道,如果是一个中学生,那么可以视为成长的过程,但对于一个大学生乃至更年长接受过更高等教育的人来说,这就只能视为一种无知和幼稚。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