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国刑事政策的变革
刑事政策(刑法思想)是刑法变革的先导。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的刑事政策出现了变化,我曾经把它归纳为:轻轻重重,以重为主。”轻轻“就是对轻微犯罪的处理比以往更轻,即轻者更轻;“重重”就是对严重犯罪的处理比以往更重,即重者更重。{1}
对轻微犯罪的处理包括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刑化。这体现在:扩大缓刑和罚金的适用范围,非监禁刑适用的比例升高;作为短期自由刑替代措施的社区服务广泛适用。这些发端于英美法系国家的体现当代刑事司法民主化潮流的制度和措施,对中国刑法和司法体制改革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美国对严重犯罪,尤其是严重暴力犯罪和有组织犯罪,采取从重打击政策。在这个方面,中国和美国十分相似。美国9.11事件(2001年)和英国7.7伦敦连环爆炸案(2005年)以来,在反击恐怖主义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也得到了中国官方的认同。20世纪末出现的恐怖主义(terrorism)作为有组织犯罪的极端发展形态,其主要特征是以战争形式出现的滥杀无辜,其巨大危害是同时侵害三种安全(法律保障的三类利益),即个人安全、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一般刑事犯罪(包括通常所说的有组织犯罪),或是侵害一种安全,或是侵害两种安全,而不会同时侵害三种安全。20世纪末以来的最深刻变化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整个世界的发展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全球化的内在矛盾导致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凸现以及各种极端思潮的泛滥,这就是恐怖主义出现的主要社会背景。恐怖组织、恐怖分子有一种共同的心理,他们认为所攻击的那个社会的全体成员都是有罪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攻击的对象,即使该人是无辜的,但为了实现他们的目标,以其作为牺牲品也是应当的。这种心理也就是英国首相布莱尔所说的“邪恶意识形态”。什么是恐怖主义?《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美国法典》、美国国务院、美国国防部、美国联邦调查局各自都给出了略有不同的定义,但这5个定义有一个共同点,即恐怖主义为实现其政治目的(或称基于政治动机)而非法使用暴力。21世纪初的几十年将是世界范围的反恐时期。世界大国之间的反恐合作将增强各国刑事信息沟通从而必将促进刑法运作的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