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我国互联网舆论规制研究

我国互联网舆论规制研究


白江


【摘要】互联网已经在各个环节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并且将持续产生着巨大的冲击,网络舆论中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我们已经生活在其间,感受着它的优势和便利,同时也正面临着它的问题和挑战。对于网上舆论是否有必要规制,仍是一个争议的问题。那么,对网络舆论规制与否就有必要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舆论;规制
【全文】
  
  一、互联网舆论的概述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正渗透到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多个角落,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行动方式。这种新的媒介环境所带来的冲击,无疑也辐射到了传统舆论形式。网络和传统舆论的结合,使网络舆论传播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因此,借助网络传播的特性了解网络舆论,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问题。

  
  (一)网络舆论的概念

  
  舆论起源于文化,从属于政治。它既是一种文化、道德、哲学、法律的客观反映,也是对这种文化、道德、哲学、法律的弘扬传播。最初的舆论褒贬皆有,据《晋书·王沉传》记载,“舆论”:“自古圣贤,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在这里,舆人是指造车者、职位卑微的人,也泛指众人。舆论就是老百姓的议论。当网络出现后,舆论衍生出网络舆论这一新品种。尤其当舆论搭上网络媒体快车之后,越来越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内容。所谓网络舆论就是指:社会大众以网络为载体,利用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开放性和交互性,在网络空间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现象、事件,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相比,其形式更为多样和灵活。但更为重要的是,公众在网络发表个人看法和观点时,有了不设限的媒体空间和前所未有的自由度,极大地调动了公民关注和谈论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并通过网络舆论的影响,达成共识,继而影响其行动。

  
  (二)网络舆论的特征

  
  网络舆论和传统舆论一样,都有以下构成要素:舆论主体、舆论客体、舆论自身、舆论的数量、舆论的质量、舆论的强烈程度、舆论的持续性、舆论的功能表现。但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舆论仍具有自己的特征:1。网络舆论主体的复杂性。网络空间形形色色的网络群体就是各种网络舆论的主体。2。网络舆论客体的分散性。网络舆论的客体实际上大都是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覆盖现实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外交、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所以网络舆论的客体比较分散。3。网络舆论的快捷性。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网络没有播发时间、版面空间限制,使得网络舆论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在第一时间发布。4。网络舆论本身的双向性。由于网络本身所固有的匿名性、虚拟性和互动性,使得网络舆论能够双向互动,网民可以在网络空间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5。网络舆论数量增长的快速性。由于网络传媒打破了单项传播,使得网民可以对网络舆论进行“跟帖”,造成在较短时间,对某一事件评论数量迅速膨胀。6。网络舆论持续时间的相对短暂性。由于网络媒体的超链接性,使网民实现更多的信息链接,使网民能够关注更多事件,从而影响对某一事件关注的非长久性。7。效果不同。网络发表的意见和街头巷尾的议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然而它们产生的社会效果却不一样。与传统舆论相比,网络舆论的时效性很强,引起的连锁反应也很快。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