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但是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一方面各国反垄断法对适用除外的对象并非全面、绝对地不适用反垄断法,而是有条件、相对的适用除外。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范围有不断缩小的趋势。中国正在制定反垄断法,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根据当前我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坚持社会本位,立足于民族国家利益和市场化取向,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适用除外制度。


【作者简介】
史际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杨子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博士研究生。
【注释】参见王晓晔《企业合并中的反垄断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32页。
参见王长河、周永胜、刘风景译《日本禁止垄断法》代序,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参见满达人《现代日本经济法律制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6页。
参见尚明主编《主要国家(地区) 反垄断法律汇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6、17—19页。
参见孙晋《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构建与政策性垄断的合理》,《学海》2006. 1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界定》,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3期;郑鹏程《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探微》,载《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 ,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27页。
参见邓启惠《对若干垄断理论观点的重新思考》,载《经济评论》2000年第1期。
理查德·波斯纳:《反托拉斯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页。
赵放:《对垄断及其作用的再认识——站在后发国立场上的几点思考》,载《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3期。
见杨兰品《中国转型时期垄断问题研究》,载《经济评论》1999年第4期。
转引自王晓晔《德国竞争法中的卡特尔制度》,载《法学家》1995年第4期。 
参见陈秀山《我国竞争制度与竞争政策目标模式的选择》,载《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57—58、158页。
参见前引王晓晔《企业合并中的反垄断问题》,第40—41、60—69页。
See Ping LIN ,Competition Policy in East Asia : The Cases of Japa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Hong Kong ,http://www. library. ln. edu. hk/etext/caws/(Lingnan University Digital Library) ,Nov. 2002.
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5页。 
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4页。
阿瑟·奥肯,转引自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 ,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277页。 
参见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6—158页。 
曹士兵:《反垄断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77页。
E.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76页。
吴汉洪:《关于中国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载《中国改革》1999年第1期。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