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纪念季先生:她们不知道有贺卫方,但知道没有了季羡林

  
  我对季先生了解甚少,按说在此场合谈论他老人家略显不庄不敬。但是,作为“国学大师”与国家领导人敬重的资深教授,季先生是公众人物,人人有发表评论的权利。何况季先生已仙逝,季先生仙逝引出的“大师界定”问题却是人类造神嗜好的永恒主题,也是中西学术、思想差异的极鲜明对比。同时,季先生又是12年的聊大名誉校长,手头就有刚刚出版的纪念季先生的聊大报专版。联系到网上因季、任两位大知识分子的去世引出的如何界定大师的讨论,我实想实说。能否被世人誉为大师,除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学术思想贡献,代表众多学术巅峰之一脉外,最主要的是看其是否具有独立的学术、思想品格,是否具有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著述与言述,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独立批判的勇气与表现。我针对季先生说,毫无疑问,季先生是个大知识分子——以首届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一系列荣誉为证,但是季先生是否是学术大师、是否是思想大师,而且学术大师与思想大师又有严格的界分,是需要未来很多年的检验的。任何对季先生有所了解的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观点评价之、讨论之。同时,我也提示说,对独立的学术品格也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既不能失之过宽,也不能失之过严,对天天做实验的自然科学大师与人文社科领域的大师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人文大师与社科大师也有所不同,更不能将独立学术、思想品格简单理解为批判社会弊病,但是,不辨良莠,一味唱赞歌的“大师”,肯定不能称之为真大师。知识分子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实际担当了独立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的大知识分子最有资格被誉为大师,所以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公法学家施密特这样的大学者影响广泛,但誉之为大师却有些牵强。季先生曾说过,“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 这是季先生的自省与自谦,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E提出现代中国的大师是否因留在大陆或远离大陆而有所不同,比如郭沫若能否称得上大师?那位从供电专业转学法律的技术员D认为,郭难称大师,聊城文化名人傅斯年当初对社会主义思潮表达了不同的看法,1949年后去了台湾,但他称得上真正的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不应当以颜色论,大师也不能以颜色论。

  
  为了增加点现实场景的佐证,我从山东籍名人入题,问A、B、C、D、E可知有个贺卫方,将贺师的大名板书到黑板上,她(他)们齐摇头。我就向她们介绍了一番贺老师,从京城法学才子到1998年《复转军人进法院》的发表,还有贺的转校逸事,到贺的演讲,到去年发生的转任浙大不爽,现在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按照自己的理解,我声称作为山东老乡,贺是中国法学界追求学术独立的代表,是以学济世的代表之一。从目前看,他还称不上大师,但著名法学教授当之无愧。在很多方面,他与同为北大教授的季先生可有一比。两者有许多差距,毕竟中间相差两代;再就是,季先生有时被称为国学大师、国宝,贺先生会被如何称呼呢?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好像有“贺司法”的雅号,还有“守门老鹤”的博客自况。但贺先生在反思中国司法传统,包括反思新中国司法传统,在独立的理性批判上似乎超出季先生。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