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美国对华专利、商业秘密诉讼战的新态势(拙文修改版)

  
  第三,FBI调查的范围扩展到了中国境内。例如,2009年4月9日,美国Trenton联邦地区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商业秘密盗窃犯罪案件。美国FBI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朱某,其31岁,是中国公民,持有工作签证;被指控盗窃商业秘密、合谋犯罪、通信欺诈、盗取诚信服务。该案中,受害人公司报案后,FBI介入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受雇担任高级环境工程师。雇主产品是面向中国市场的多媒体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可管理空气排放、地表水品质、地下水品质。该系统的源代码受加密保护。犯罪嫌疑人签署了雇佣、保密、不公开,以及2008年7月前返还全部保密和私有数据的协议。犯罪嫌疑人还签署了公证的宣誓书,声称其没有归还源代码,但是归还了全部保密信息的拷贝。FBI还发现,犯罪嫌疑人与两名居住在中国大陆的中国人合谋犯罪,此三人与一家中国公司有密切联系。在上述中国人以及中国公司,与河北一家政府用户的电子邮件洽商中,以及在陕西一家政府网站链接的“仿冒”产品中,FBI发现了两组犯罪线索,跟踪刑事侦查发现,河北某政府部门发布公告,用极低的价格宣布购买中国公司的软件系统,FBI遂立案逮捕了相关人员。美国FBI网站公布的文件声明,朱某将因为盗窃商业秘密、合谋犯罪被判处10年监禁,将因为8项通信欺诈和盗取诚信服务的指控,被判处20年监禁,合计监禁将高达30年。其他犯罪嫌疑人一旦被捕获,也将面临长期监禁。

  
  第三,刑事调查连环案出现,并威胁到著名技术专家的人身安全。例如,2008年,著名工程师Chi Mak及其多名家庭成员被判定盗窃军事技术秘密给中国公司,主要犯罪嫌疑人Chi Mak已经被一审法院判处24年监禁。FBI调查该案的过程中,开始牵连调查另一著名技术专家,今年73岁的郑某。1985到2003年间,郑某曾多次到中国演讲,在学术界和工程技术界享有盛誉。FBI调查了中国政府与中国某大型国有企业发给郑某妻子的邀请信。FBI认为,来信实际上用于帮助郑某到中国访问,并用于提醒郑某,通过Chi Mak要比通过郑某的妻子向中国提供技术秘密更安全。FBI还向检察机关提供了来信中证明郑某犯罪的语句:“您能实现您为服务祖国而献身的愿望,这是您的荣誉和中国的幸事”。2009年7月16日,联邦法官初裁郑某为中国公司盗窃航天飞机、Delta IV火箭技术的罪名成立;郑某遂被命令继续收押,正式判决将在今年11月9日公布。

  
  七、对策

  
  从美国的立法和普通法发展看,美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在快速加强。在专利“明战”大量爆发的背景下,商业秘密“暗战”也在快速增长,而且有可能在知识产权竞争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中国企业已经成为美国专利、商业秘密法律诉讼打击的重点对象。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