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The Thinking of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Law Postgraduate Training
周一平
【摘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环境法学人才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保证。环境资源法人才的培养及成长,应建立在科学的环境资源法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对环境资源法学科特点的把握,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出发,在综合多学科知识、紧抓学术热点、关注国家环境政策立法动向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性教学,无疑是环境资源法学人才成长的一条有益路径。
【关键词】培养思路;研讨式教学;诊所式教学
【全文】
环境保护是一项写入宪法的基本国策,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保证。而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两种社会”的建设,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环境法学人才做保证。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直接关系到高层次人才的队伍建设,而研究生的培养思路制约着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优劣,影响着研究生个人的发展以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适应程度。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生学科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以培养高层次、专业化的法学人才为目标而设立的。如今,环境资源法学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功能性学科,已经被全世界广泛地研究。因此如何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化硕士研究生,使得我国环境法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得以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处于领先地位,是保障我国环境资源法学科不断发展的关键,也是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自我校环境资源法学科研究生培养开始,在多年的学科发展中,在教学实践中,在各种新的观念、思考的感召中,本人对环境资源法研究生的教学、培养有了一些体会,现抛砖引玉,与各位同仁共省。
一、多学科知识延伸,以增厚理论基础
由于环境资源法的专业性强,如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固体废物处理等;涉及的领域广,如林业、农业、海洋、交通、大气等;技术规范性强,如环境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法律规范多,如法律、法规、条例、规章等。而环境资源法研究生本科阶段大多是法律专业的学生,其知识结构单一,对融合了多学科知识的环境资源法学及其所属学科知识掌握有限,因而会影响其对专业理论的认识、制约其在培养阶段和今后工作中的创新性研究。因此,我们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客观地面对其不足,通过多学科知识的融入,以增厚其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