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八十后、九十后居多,受教育的程度多为初中、高中毕业,他们当中普遍存在着缺乏职业型、技术型的通才教育,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比较低;再加上中国的精英型教育体制向通才教育体制的转型还有一个过程,大量八十后、九十后大学毕业生缺乏技术型教育,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差;一方面国家高端产业、科技园区、农业生态园区、高端制造业、建筑业……等产业需要大量的职业型、技术型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我国的农民工、八十后、九十后却缺乏这种能力,企业招不到自己心仪的高素质人才,另外一个方面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消耗资源形式的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因为科技含量低,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已经没有竞争力,企业已经放弃,农民工和八十后们也不屑于进入这类企业工作,他们要么蜗居在城市、要么栖息于农村、要么成了垦老族,要么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被边缘化;另据统计2009年中国有500多万大学毕业生未能充分就业;这就是所谓的“民工荒”的成因。
目前,我国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国家扩大內需调机构,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消耗资源形式的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因为科技含量低,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已经没有什么竞争力,国家已经在放弃这类产业。正如陈部长所讲,要利用所谓的“民工荒”来开发“红利期”,这些缺乏通才教育的八十后、九十后们如何融入企业和社会,他们身上还有什么红利可以开发,难道陈部长还想把他们送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去剥削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吗?这类企业只不过是采取延长工时或者是增加计件的形式来剥削产业工人罢了,况且还制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劳动密集型生产线上将人转化为“机器人”,这还有什么尊严和幸福可言?不言而喻,陈部长岂不是有歧视农民工的嫌疑?“人分南北,法无二致”;人无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人应该是生而平等,有生存权和发展权;难道陈部长不心知肚明?
如果不从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上进行调整、不在教育制度和企业制度上进行改革和转型、体制机制和技术上不创新、不善于学习和总结别国的长处、经济上不自主、政治上不进一歩独立、不积极创业、不走自主创新和以扩大内需为主导的道路,那还谈什么农民工、八十后、九十后的就业?
诚然,公民的就业需要政府拿出财政资金进行运作,改革教育体制和企业体制,从精英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诸如办一些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大学、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术学校;进入职业学校免费学习,毕业后免试进入大学;提高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