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科学证据内涵和外延的比较法分析

  

  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绝大多数都使用鉴定、鉴定结论、鉴定证据等来指称英美国家的所谓“科学证据”,当然也有少数学者直接使用“科学证据”一词,但是也很少注意给概念下明确的定义。例如,台湾学者朱富美在其专著《科学鉴定与刑事侦查》中直接使用“科学证据”、“科技证据”、“科技鉴定证据”、“鉴定证据”、“专家鉴定证据”等语词并混同混用,但是却没有内涵界定。然而我们通过全文阅读和仔细梳理,也能发现她所说的科学证据就是指鉴定专家提出的意见或证言[24]。其他学者如黄朝义、周叔厚等也都直接使用“科学证据”一词,但不下定义[25]。当然,台湾地区学者中也有极为少数的人会给科学证据下定义。例如吴巡龙就明确指出,“藉由科学原则或仪器进行采证、测试所取得之证据资料,称为科学证据。其概念较专家证人为窄。亦即提出科学证据之人必为专家证人,但专家证人则未必为科学证据,例如渔夫对于捕鱼经验作证为专家证人,但与科学证据无涉。”[26]吴先生的定义不仅明确,而且提醒我们注意一个问题:专家证人不等于科学证据,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三、科学证据外延覆盖上的对比分析


  

  与忽视内涵界定相反,外国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在科学证据的外延组成上,往往是详细备至,而且呈现一个与法庭科学的体系划分紧密相连的特点。较早研究科学证据和法庭科学的西方学者Andre A. Moenssens和Fred E. Inbau在其1978年出版的专著中提及的法庭科学和相应的科学证据有:醉酒的化学检测( chemical tests for alcoholic intoxica-tion);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神经病学(psychiatry, psychology and neurology) ;火器证据和比较显微检验(firearms evidence and comparative micrography);法医病理学(forensic patholo-gy);毒理学,化学,血清学(toxicology, chemistry, serology);指纹鉴定(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显微分析:微量物证出处的比较和鉴定(microanalysis: the source identification andcomparison of small objects and particles);中子活化分析(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可疑文书(检验)(questioned documents);照相,电影,录像(photography, motion pictures and vid-eotape);摄谱声音鉴定(spectrographic voice identification);车速的科学测定(scientific de-tection of speeding);测谎技术(the polygraph<lie detector> technique);麻醉分析和催眠术(narcoanalysis < truth serum > , hypnosis, and voice stress analysis);法医牙科学(forensicodontology);混合技术(miscellaneous techniques)等等。[27]此后,学者Andre A. Moenssens和Carol E. Henderson以及Sharon G. Portwood合著的专著不仅保留了这些法庭科学学科和科学证据种类,而且与时俱进地重新进行了体例安排。在概述部分(general concepts)除保留混合技术、醉酒的化学和其他检测、车速的科学测定外,增加了司法会计(forensicaccounting)和法庭计算机分析(forensic computer analysis)。另外,该书还把科学证据分为三大类,即基于自然科学的证据(evidence based on the physical sciences) ;[28]生物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专家证言(expert testimony in the biological and life sciences);行为科学证据(behavioral science evidence)。在此体系下,分别介绍了若干法庭科学和科学证据。在“基于自然科学的证据”部分包含了法庭文书检验、火器和工具痕迹鉴定、火场和爆炸物调查(fire scene and explosives investigation)、指纹鉴定、痕迹证据:微量物证出处的鉴定和比较、摄谱声音识别和法庭事件重建(forensic accident reconstruction);在“生物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专家证言”部分包括了法医病理学、血清学和毒理学、麻醉品毒品及控制(drugs and their control)、法庭DNA分析(forensic DNA analysis)、法医牙科学、法医人类学(forensic anthropology) ;在“行为科学证据”部分包括了司法精神病学、心理学、神经病学、测谎技术、催眠、麻醉分析、心理暗示等。[29]这种对科学证据外延覆盖范围的认识在西方国家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由Cyril H. Wecht和John T. Rago主编的、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专门研究法庭科学和法律的专著也对法庭科学体系和科学证据有较为详尽的介绍。该书第四部分专门介绍法庭科学的各基础学科(Part N : Foundations of Forensic Science),它把法庭科学分为三大体系:(1)自然科学(evidence and the physical sciences),包括指纹分析、痕迹(微量)证据检验、火器和工具痕迹鉴定、放火和爆炸的调查、可疑文书检验,等;(2)生物科学(evidenceand the biological sciences),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血清学、DNA分析、法庭昆虫学( the science of forensic entomology)、法医牙科学、法医人类学,等;(3)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evidence and the social and applied sciences),包括行为科学、数字证据(digital evi-dence)、法庭语言学(forensic linguistics)、司法会计、法庭经济学(forensic economics)、法庭工程学(forensic engineering and science),等等。[30]此外,有学者的论述中涉及的科学证据还包括统计证据(statistical evidence)。 [31]有学者的著作中,法庭科学的范围和科学证据还涉及流行病学(epidemiology)、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s)、烟草(tobacco)、石棉(asbestos)、硅胶移植(silicone implants)、出身检测(parentage testing)、笔迹鉴定(handwrit-ing identification)、咬痕鉴定(identification from bitemarks],等等。[32]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