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关乎国计民生的土地权属问题

  

  第一节所有权类型及其与土地所有权关系


  

  所有权的分类,最重要者,为分别从所有权的主体、客体、主体的数量和权能的范围方面所作的以下四种分类,即: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不动产所有权与动产所有权;单独所有权与共同所有权;完全所有权与限制所有权。与我们所讲的土地所有权问题直接相关的是其中的前两种分类。


  

  国家所有权与集体所有权


  

  根据所有权的主体不同,所有权可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法人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在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我国,这种分类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物权法》第五章即采用了这种分类。在我国,土地所有权问题只与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相关。根据学理共识和法律的规定,国家所有权的主要特点是:所有权的主体具有唯一性。国家财产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该主体具有唯一性,而其他类别的所有权主体均无此特性。应当说明的是,国家具有多重身份,其既是社会管理者,又是国际法上的主体,还可以是民法上的主体,等等。在规定和讨论国家财产所有权问题时,国家是以特殊民事主体和“物权的权利人”的身份出现的。所有权的客体具有广泛性。


  

  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具有无限的广泛性,任何财产都可以成为国家所有权的客体,而法律规定专属于国家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取得其所有权。


  

  所有权的某些取得方法具有专属性。诸如征收、没收、税收等只能产生国家所有权,其他主体的所有权不能以这些方法产生。无人认领的遗失物、漂流物等,依照我国《物权法》的规定,也归国家所有。


  

  所有权的行使具有特殊性。国家所有权基本上不由国家直接行使,而由代表国家的专门机关或单位行使。


  

  所有权的保护具有严格性。《物权法》中一方面应坚持平等保护的原则,另一方面鉴于目前经济领域国有财产受到侵害最严重的现状,有必要加强对国有财产的保护力度、切实防止国有财产流失。


  

  集体所有权的主要特点是:


  

  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具有团体性,是由个体成员所组成的集合体。因此,集体所有既不同于成员的个体所有,也不同于法人所有和一般的共同共有,而类同于“总有”。其中农民集体所有权具有集体财产集体所有、集体事务集体管理、集体利益集体分享的显著特点,享有权利的集体成员还具有平等性、地域性和身份性的特征。但同时也应注意到,集体所有权与共同共有的某些规则也具有相通性。因此,也可以说集体所有“是一种特殊的共有”。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