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叶青(1963-),男,汉族,江苏无锡人,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参见陈瑞华:《论量刑程序的独立性——一种以量刑控制为中心的程序理论》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1期。陈瑞华:《定罪与量刑的程序分离——中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另一种思路》,载《法学》2008年第6期。 参见陈卫东:《定罪与量刑程序分离之辩》,载《法制日报》2008年12月7日;李玉萍:《构建我国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的思考》,载《人民司法应用》2009年第3期。李玉萍:《对抗制诉讼与量刑程序初探》,载顾永忠、苏凌主编《中国式对抗制庭审方式的理论与探索》,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6月版,第268~271页。 参见陈国庆、石献智:《刑诉法再修改涉及检察机关的几个问题》,载《人民检察》2004年第11期。 参见王文华:《论我国量刑制度的改革——以美国联邦<量刑指南>为视角》,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6期。 参见李晓波:《检察官量刑建议写进判决》,载《法制日报》2006年6月16日,第3版。张国轩:《关于量刑建议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现状》,2008年全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 参见陈永生:《司法经费与司法公正》,载《中外法学》2009年第3期。 参见傅达林:《问题探讨:检察官量刑建议进判决让量刑走向透明》,载《工人日报》2006年7月3日。 参见:《安徽省合肥市检察院试行量刑建议》,载《江淮晨报》2005年10月1日。 参见孔繁平:《山东枣庄:八成量刑建议被采纳,法庭的当庭宣判率提高了20%》,载《检察日报》2004年3月30日。 参见(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邓海平译:《联邦法院挑战与改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第93页~第131页。 参见胡锡庆主编:《诉讼法专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版,第243页;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201页。 参见李玉萍:《对抗制诉讼与量刑程序初探》,载顾永忠、苏凌主编《中国式对抗制庭审方式的理论与探索》,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6月版,第272页。 参见邓红阳:《河南高院启动死刑量刑辩论》,载《北京青年报》2009年4月24日A19版。 参见《重庆出台量刑纳入庭审程序意见》,载《检察日报》2009年8月5日。 参见李飞、赵宁等:《量刑建议偏差问题调查与评析》,载《上海检察调研》2009年第6期。 参见陈瑞华:《论量刑程序的独立性——一种以量刑控制为中心的程序理论》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1期。 参见熊选国:《实现规范化量刑 促进量刑公正》,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10月27日。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