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提到了统治这种混合君主国的不同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同一性下的占领:如果胜利者与被征服的国家属于同一地区,使用统一语言,那么统治这种国家是最容易的。如果在语言方面有差异,只要文化上具有统一性,那么在既要灭绝旧君主的血统,又要不改变它的法律和赋税。这样便能很好的统治这些新占领的国家了。第二种情况是差异性下的占领:如果被占领的国家在语言、习惯和各种制度上与征服国均不相同,马基雅维利认为最好的办法便是征服者亲自前往或者驻节在那里。这种做法能够安定民心,并且迅速平息骚乱,所以统治能够更加稳固持久。还有一个更好的对策,便是派驻殖民。如果征服者不想派大量兵力驻扎,那他就必须进行殖民统治。殖民统治只触犯极少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不能构成大的威胁。对于此项观点马基雅维利认为要么对人民加以爱抚,要么把他们全都消灭掉。从这些言论里我可以看出马基雅维利铁血政权的手腕,他的内心还是相当暴力的。他把政治当成是人生的一项工具,你必须利用来他来完成自己的统治任务。人民、军队、国家在马基雅维利眼里都是一颗颗棋子,只要对自己的统治有利,怎样摆布都不为过分。
在论述了怎样统治殖民地之后,作者又描述了本国与邻国的关系。征服者在借助国外的力量时,不能促使他人比自己强大。战争和政治必须有一个平衡点,不能更倾向于哪一方,不能自取灭亡。
3.亚历山大大帝后继者的统治
亚历山大大帝在还没有完成亚洲的统治时就已经死了,但是其后继者却很好的保留了大流士王国。马基雅维利把这一原因归结于两种不同的统治方法:一种是君主统治群臣辅佐,另一种是君主与诸侯共同统治。前一种我认为类似于我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皇权掌握在君主手里,群臣只为君主效忠,献计献策。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掌握国家的大权以稳定民心是比较容易的。然而第二种情况极易引起诸侯争霸。诸侯的权利来源于世袭,由于祖祖辈辈的积累加上诸侯国的扩张,诸侯极易形成威胁君主统治的因素,而导致国家幻灭。在有他国觊觎该国的情况下,只要把贵族争取过来,那么君主的力量就轻而易举的被瓦解掉了。至于大流士王国灭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整治措施的失败,而是由于后记者的内部矛盾所致。
4.对被征服国家被占领前法律自由民的统治
如果一个国家被占领之前在自己原有的法律体系之下生活,那么要统治其有三种办法:第一种是将其毁灭;第二种是亲自前往;第三种是在允许人民在原有法律体系下生活的同时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寡头政府。这三种方法必须分不同的情况实施。正如马基雅维利所说,一般在共和国里,人们比较容易缅怀过去,比较容易具有仇恨心理,而且人民最为激进。因此在这种国家下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把它消灭或者驻扎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