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现代中国人的“科学”概念及其由来

现代中国人的“科学”概念及其由来


吴国盛


【关键词】“科学”概念
【全文】
  

  今天中国人的科学概念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把“科学”作为任何领域里正面价值评判的标准,这是20世纪科学主义意识形态长期起作用的结果;二是倾向于从实用、应用的角度理解“科学”,对“科学”本身缺乏理解,这与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化特定的历史遭遇和中国实用主义的文化传统有关。要真正理解“科学”,我们需要进入西方的语境。


  

  两种基本用法


  

  “科学”在今天是一个国人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词汇,但它的含义却相当模糊。在不同的语境下,它指称着非常不一样的意思。大体说来,在现代汉语的日常用法中,它有两个基本的方面。一种用法是指某种社会事业,指称一个人群以及他们所从事的工作,这个人群就是科学家或者科技工作者,这项事业就是“科学”。中国目前实行“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这里的“科”字,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意思是说,要依靠科学技术专家以及他们所从事的科学技术事业来振兴国家。


  

  另一种用法是指某种价值判断。“科学”经常指对的、正确的、真的、合理的、有道理的、好的、高级的。比如我们说“你这样做不科学”,是说这样做不对、不正确、不应该。比如我们说“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要合理化,不能主观蛮干。比如我们讲“科学发展观”,是指某种合理的、均衡的发展观,纠正某种唯GDP主义的发展、竭泽而渔不计后果的发展、导致两极分化的发展等等。


  

  简而言之,对于“什么是科学”的问题,第一种用法回答说:“科学就是科学家们做的事情”,第二种用法回答说:“科学是好东西”。


  

  为什么“科学家们做的事情”就是“好东西”呢?为什么指称某种事业的用语同时拥有某种正面价值判断功能呢?这是因为这项事业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正面印象。要讲清楚这件事情,需要回到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中来。


  

  科学:夷之长技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救亡”和“启蒙”的双重变奏史(李泽厚语)。所谓“救亡”,是说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受西方列强欺凌,中国人随时面临着亡国灭种之危机,因此,争取国家独立、民族富强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主题。所谓“启蒙”,是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告别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需要引入,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民主的政治体制需要建立,人的现代化是“启蒙”的核心内容。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