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老年犯犯罪及改造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3.经济生活的贫困。对一些老年人来说,本身并无很多积蓄,一旦退休就不可能完全支付生活开支,加上容易患病,更需要金钱来保证及时治病。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因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由子女提供,而子女因经济状况和思想道德水平不同,很容易发生赡养纠纷,当无人赡养又无经济收入时,他们可能会进行多种财产犯罪活动,用来解决经济问题。


  

  4.心理失衡。我国目前实行的退休制度,对那些身体及精力都可以胜任工作,却因年龄因素而无法继续工作的老年人来说,失落感极易产生。社会上“59岁犯罪现象”,就是这种失落感的极端体现。


  

  此外,少数老年人之所以重新犯罪,其根本原因还是恶习很深,积重难返,不思悔改造成的。


  

  (三)家庭原因


  

  1.牺牲自己,为后代、家庭生活着想。调查发现,47.6%的老年犯表示入狱前经济状况收支平衡,31.6%的人表示自己家里经济情况不错,20.8%的人认为经济情况较差。这些调查数据说明老年犯之所以犯罪,家庭贫穷不是关键因素,而是出于“牺牲我一个,幸福一家人”的想法,利用自己多年的人际关系网、自己的能力为家庭谋利,甚至为家人承担法律责任,为家人或他人谋求非法利益。


  

  2.与家庭成员不和谐。一是与配偶的关系不和睦。老年人对新生活的不适应,使他们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变化都可能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大多老年人容易激动,往往无缘无故大发脾气,引起双方的不满,各不相让,往往会造成夫妻间的矛盾冲突进而演化为犯罪行为。二是子女的关系。步入老年后,老年人的地位开始逐步下降,甚至成为家庭的包袱。一些修养较差、缺乏道德观念、尊老养老意识淡薄的子女很有可能以恶劣态度对待父母。当老年人遭到如此冷漠的态度时,很容易出现报复心理。长期的内心压抑情绪一旦爆发,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出现犯罪行为是很正常的。


  

  值得指出的是,一部分老年人犯罪还因法律观念的淡薄及侥幸心理交叉因素的影响,进监狱后却后悔不已。


  

  需要说明的是,一部分自然老化的罪犯,他们的犯罪原因与老年人犯罪原因有所不同,大多与个人对经济的贪欲有关,再加上当时社会处于严打时期,对犯罪采取的是从严从重处罚,致使其所判刑期较长。


  

  四、老年犯适应监狱的特点及分析


  

  一般来说,不同年龄的罪犯对监狱的适应会表现出不同特征,作为老年犯,他们集中关押后出现的特征更与众不同。


  

  1.适应监狱能力较强。数据显示,老年犯中入狱时间在5年以内的占到59.4%,在6~10年的占到32.5%,11年以。上的占到8.2%,其中有5人已在监狱服刑16年多。91.0%的罪犯表示自己对监狱生活已比较适应,没有违纪记录,只有10%的人表示不适应。老年犯若违纪,大多表现为吵架,极个别为不服管教。在回答人际满意度上,39.5%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较满意,54.6%认为一般,总体情况尚可。这与目前的研究是相一致的。研究发现,老年犯比年轻犯在调适方面表现得好,很少存在社交反常与敌意,但仅限于那些入监时还年轻的老年犯;老年犯比年轻犯在违反纪律上的问题较少,很少会企图脱逃,也比较稳定与成熟,很少参与打架和其他造成麻烦的活动,他们和监狱工作人员较容易合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