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支持法律可移植理论。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有些文化和制度弊端必须要通过外力强制来克服和修正。松花江水污染事故的处理真正体现了问责制,因为它的恶果不仅仅损害了沿岸地区,而且流出了国境,成为影响中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关系的事件。如果能够在移植规则的同时更加重视法律文化的培养和相关的制度建设,我们就能够从移植法律中获得最大效益。
【作者简介】
信春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注释】[英]阿兰·沃森,Legal Transplants,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1974年版。
[英]阿兰·沃森:《法律移植论》,贺卫方译,《比较法研究》1989年第1辑,第62页。
同注,第63页。
[美]孟罗·斯密:《欧陆法律发达史》,姚梅镇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6页。
[德]弗朗茨·维亚克尔:《近代司法史》,陈爱娥、黄建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7-18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342页。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戊戌变法》第二册。
林璋:《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历史发端》,载张晋藩主编:《20世纪中国法治回眸》,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99页。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449页。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45页。
《大清宣统政纪》卷二八。
朱勇:《中华民国立法史》(序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以上资料,同注,第745-801页。
同注,第823页。
[美]戴维·杜鲁贝克:《论当代美国的法律与发展运动》,王力咸译,《比较法研究》1990年第2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30年里,没有进行这种法律移植。这个特定时期的状况在中国100年以来的立法史上是很例外的。
信春鹰:《中国的法律制度及其改革》,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张志铭、夏勇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414页。
宋汝棼:《参加立法工作琐记》,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年版,第22页。
同注,第142页。
同注,第230-233页、285-288页。
吕志强等:《中国经济特区法律移植研究》,《法律科学》1994年第6期。
转引自[英]阿兰·沃森:《法律移植论》,贺卫方译,《比较法研究》1989年第1辑,第61页。
赛德曼先生是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赛德曼夫人是美国克拉克大学教授。
[美]赛德曼夫妇:《评深圳移植香港法律的建议》,《比较法研究》1989年第3-4辑,第1-13页。
转引自[英]阿兰·沃森,Legal Transplants,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1974年出版。
Katharina Pistor and Philip Wellons: The Role of Law and Legal Institutions In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