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任意雇佣原则在美国劳动法中的衰落

  

  第二,劳资双方谈判地位失衡。由于劳资双方占有资源数量的不同,雇主在雇佣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除了雇主非常渴求的专门人才外,大部分的员工难以拥有与雇主平等的谈判能力。如果雇主凭借其资源优势,利用劳动者急于就业的心理,劳动者试图在雇佣合同中限制解雇权滥用的条款就难以达成。缺乏合同约束的雇主在行使解雇权时往往会超越合理限度,在企业仍然盈利、劳动者表现尚好的情况下,为减少成本而不惜使员工持续工作的期待落空。同时,现代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加剧了员工谈判能力缺乏的严重性。工作对劳动者而言非常重要,它提供了获得生活必需品的经济收入,塑造了员工的个人志向及其家庭的信念,同时也确立了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工作对劳动者如此重要,雇主如果任意解雇员工,将不但导致员工经济利益受到侵害,也将损害其精神利益甚至危及家庭关系。


  

  雇佣关系的上述变化,表明任意雇佣原则已经置于完全不同于早期的社会背景之下。为了使任意雇佣原则适应变化了的雇佣关系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


  

  (二)美国社会工会低潮的出现


  

  工会低潮的出现,一方面将使得工会组织丧失对劳动者的影响力,导致劳动者入会率降低,受集体谈判协议保护的员工的覆盖面下降,另一方面资方将可能利用工会低潮的时机,以其强势谈判地位为要挟,千方百计降低员工解雇保护的水准;因此,在工会运动出现低潮的情况下,劳资力量严重失衡,容易出现资方控制劳方的局面。这为国家公权力积极介入劳资关系事宜提供了正当性,有助于遏制雇主势力的过分膨胀。


  

  任意雇用原则在美国的衰落有着工会方面的背景。1970年代,美国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对工人利益造成巨大影响。除经济危机外,从1940年代开始到1970年代美国又卷入越南战争,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挫伤。同时,由于各行各业生产不景气,美国政府开始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费用,使得集体合同所规定的工资福利无法兑现,大部分工人工资不断下降,以至影响了工人参加工会的积极性{7}317;因此,1980年代以来,美国工会组织出现了普遍低潮的局面。随着美国工会组织的加速衰退,使得过去那种更多依靠集体谈判对解雇进行保护的法律体系已经改变,司法过程中法官对任意雇佣原则例外的承认促使更多的员工为保护权益提起不当解雇诉讼{16}。


  

  (三)维护和发展公共利益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广泛的干预,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来矫正社会问题,弥补市场缺陷,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以公共政策干预雇主不当解雇行为,是公共政策矫正社会问题功能的反映。从公共政策视角来看,解雇不仅涉及微观层面上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纷争,还具有社会层面的意义。在社会长期奉行任意雇佣原则的背景下,不当解雇问题导致劳资关系紧张和社会矛盾加剧,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利益维护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公共政策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介入不当解雇问题的解决的。


  

  绝对的任意雇佣原则是与普遍的公共利益要求相矛盾的。“任意雇佣原则的适用所造成的问题远大于雇主滥用控制劳动者的权力,还包括对被不当解雇劳动者的社会和经济影响。”。{17}现代社会出于维护和发展公共利益的基本需要,逐渐对基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传统雇佣领域进行修正,并将其导人公共政策实施机制的轨道,使之符合公共利益的普遍要求。美国各州法院考虑到美国雇佣关系不断变化的本质以及不当解雇案件中的遭解雇员工的权利经常受到不当侵害的事实,在判决中出现了不断吸收公共政策原则的趋势。在雇佣关系的调整过程中引人公共政策因素,旨在实现雇主有效经营企业的利益、员工谋生的利益、确保公共政策得以实施的社会利益三者之间的某种平衡。


  

  (四)诚实信用原则的强化


  

  诚实信用原则是具有弹性的概念,其内容不确定,有待于就特定案件予以具体化,实体法通过该原则与外界的社会变迁、价值判断及道德观念相联系,实现与社会发展的与时俱进{18}。市场经济活动本质上是利己的,而道德本质上是利他的。诚实信用原则恰恰是道德在调整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反映。{19}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